抗体芯片技术的检测内容有哪些?
抗体芯片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核心可用于挖掘蛋白质新功能、解析蛋白相关分子机制、分析特定刺激触发的信号通路、筛选药物候选效应分子,以及发现新型肿瘤生物标记物等关键科研方向。
从检测类别划分,其核心应用集中在以下两类:
A) 蛋白表达谱检测
抗体芯片既能分析单一来源样品的蛋白表达谱,也能对比两种不同样品间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对差异。单次实验即可完成对数百种(最多可达 500 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比较,适用样品类型丰富,包括从细胞、组织或体液中提取的蛋白质,且不限定于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或细胞器蛋白均可检测。
B) 蛋白质翻译后加工检测(聚焦磷酸化水平变化)
该技术可从数百种已知蛋白中,快速筛选出磷酸化水平发生改变的目标蛋白。作为蛋白质翻译后加工的主要形式,蛋白质磷酸化与众多重要细胞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更是蛋白质活性改变的核心标志,因此在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抗体芯片的检测步骤有哪些?
抗体芯片的检测流程清晰,适配样本类型广泛,具体操作与分析步骤如下:
1.样品与抗体膜孵育
将制备完成的待检测样品与抗体膜进行共孵育,确保样品中的目标蛋白能与膜上固定的特异性抗体充分结合。需注意,样品的具体用量(剂量)及孵育时长无统一标准,不同品牌、型号的试剂盒会根据其抗体特性与检测体系给出差异化建议,需严格参照对应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标记抗体与膜孵育
孵育完成后,将抗体膜与标记抗体进行共孵育,构建 “抗体 - 目标蛋白 - 标记抗体” 的检测复合物。常用的标记抗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酶标抗体,另一类是荧光素偶联的荧光标记抗体。此步骤的孵育时间同样需以具体试剂盒的推荐参数为准,避免因孵育不足或过度影响检测信号。
3.显色底物孵育(酶标抗体专用)
若采用 HRP 标记抗体的检测体系,需将抗体膜与对应的显色底物进行共孵育,使底物与抗体上的 HRP 发生特异性反应,为后续信号呈现做准备;若使用的是荧光标记抗体,则无需此步骤,可直接进入信号检测环节。
4.发光液激活显色底物(酶标抗体专用)
针对 HRP 酶标抗体体系,在显色底物孵育后,需加入专用发光液激活底物反应,促使其产生可检测的化学发光信号;该步骤同样仅适用于酶标体系,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可跳过此操作。
5.信号采集:化学发光 / 荧光发光
根据标记抗体类型选择对应的信号采集方式:HRP 酶标体系通过化学发光检测仪捕获发光信号,荧光标记体系则使用荧光成像仪采集荧光信号,完成目标蛋白结合信号的可视化捕捉。
6.图像优化与输出
在成像软件中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参数调整,通过优化对比度、亮度等指标,确保蛋白信号清晰、背景干扰低,待图像效果达标后,导出并保存检测图片,用于后续分析。
7.数据量化与统计分析
采用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如 ImageJ)对检测图片中的蛋白信号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计算信号条带的灰度值等参数,获取目标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再结合实验设计(如对照组、处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明确不同样品中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
抗体芯片核心优势有哪些?划重点!
1、操作门槛低,流程极简化
无需繁琐的制胶、跑胶、转膜步骤,省去传统 WB 中对实验技巧要求高的关键操作,新手也能快速上手,大幅降低实验操作难度与时间成本。
2、高通量检测,信息密度高
单一样本仅需一次实验,就能同步获取大量蛋白的表达信息,打破传统方法单次检测蛋白数量有限的局限,高效支撑多指标研究需求。
3、样本兼容性广,适用场景多
检测样本类型灵活,无论是血清、血浆等体液样本,还是细胞、组织等可裂解且蛋白保持生物学活性的样本,均能适配检测,无需复杂的样本预处理。
抗体芯片实验注意事项:
1.高通量筛选后:需结合验证实验
利用抗体芯片完成高通量筛选,得到符合实验预期的候选蛋白后,不可直接将筛选结果作为最终结论。建议进一步通过 Western Blot(WB)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经典、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对筛选出的个别目标蛋白进行验证,通过交叉验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避免因芯片检测的潜在干扰因素影响结论判断。
因此抗体芯片适合验证前期的大筛、初筛!
有哪些公司提前抗体芯片检测服务?
LabEx提供一站式抗体芯片检测服务,热门信号通路、多种翻译后修饰机制等多种组合Panel,满足您的任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