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iNature 作者:iNature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部分血液系统肿瘤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针对实体瘤的疗效仍受多重免疫学挑战限制,如T细胞肿瘤浸润不足、肿瘤细胞免疫耐受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等问题。
2025 年 10 月 7 日,中山大学李明强、陶玉和吉林大学姚浩琛共同通讯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题为“Immuno-Packed T-Cell-Fusogenic Liposome Empowers Adoptive T Cell Therapy for Solid Tumor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一步式细胞工程策略,通过“免疫包裹型T细胞融合脂质体(IMPACTFUL)”增强实体瘤的T细胞治疗效果。借助膜融合作用,IMPACTFUL可同时实现两项功能:一是在治疗性T细胞表面修饰DPPA肽,二是将载有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的磁性纳米颗粒(MNP/IL-12)递送至T细胞胞质内。
其中,MNP/IL-12的内化使T细胞具备两大优势:在外部磁场作用下高效靶向肿瘤,同时通过表达IL-12逆转肿瘤微环境;而T细胞表面呈现的DPPA肽则能通过PD-L1checkpoint阻断(免疫检查点阻断),帮助T细胞突破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在小鼠实体瘤模型中,经IMPACTFUL改造的T细胞展现出更优的肿瘤浸润能力,能有效抵抗T细胞耗竭,并诱导形成更利于抗肿瘤的促炎型肿瘤微环境。与未修饰T细胞相比,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增强。综上,IMPACTFUL可通过一步操作赋予T细胞多种互补功能,从而强化过继性T细胞疗法的疗效。该策略为提升T细胞疗法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多功能平台,有望推动其向临床转化的进程。

过继性T细胞输注疗法通过提取患者来源的T细胞、进行体外工程改造与扩增,再回输至患者体内,已在部分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优势,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效果尤为显著。然而,该疗法针对实体瘤的疗效仍不尽人意,主要受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不足、肿瘤细胞诱导的免疫耐受以及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的制约。过继转移的T细胞的有效浸润受到血管内皮屏障和T细胞上缺乏粘附分子的阻碍,即便T细胞成功浸润,肿瘤细胞通过上调免疫检查点蛋白等逃避免疫识别的机制,也会削弱T细胞的杀伤效力。此外,肿瘤微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与调节性免疫细胞,也会抑制回输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因此,亟需一种能为T细胞赋予多重功能、同步解决上述问题的T细胞工程策略,以提升实体瘤治疗效果。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为过继性T细胞赋予特定功能的策略,用于实体瘤治疗。如将磁性纳米颗粒(MNP)导入T细胞后,可在外部磁场引导下促进T细胞向实体瘤内浸润,或通过肽、适配体等分子对T细胞表面进行修饰,使其能靶向肿瘤相关免疫检查点,主动识别并对抗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机制。此外,还可通过核酸载体改造T细胞,使其表达促炎细胞因子,通过抑制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功能、招募抗肿瘤免疫细胞、减少调节性免疫细胞数量,缓解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然而,这些策略均聚焦于单一功能,仅能为T细胞赋予某一种能力,无法同时应对实体瘤带来的复杂挑战。构建兼具高效肿瘤浸润、突破免疫耐受、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三重功能的多能T细胞,已成为重要研究目标。由于单一T细胞内不同改造靶点的亚细胞定位存在差异,现有工程改造过程耗时费力,严重阻碍了多能T细胞的开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成化T细胞工程平台,实现对T细胞内不同亚细胞区域多个靶点的同步修饰,从而赋予其全面抗肿瘤功能。
图1 免疫包裹型T细胞融合脂质体改造过继性T细胞的流程及作用机制示意图(摘自Advanced Materials)
近期,该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膜融合的一步式细胞工程策略,可用于构建多能细胞。该策略采用核-壳结构的融合性脂质体,这类脂质体能够与细胞质膜发生融合。融合过程中,脂质体的脂质壳层会整合到细胞膜中,同时将其核心内容物递送至细胞质内。借助脂质体核、壳组分的独特分布特性,这种融合性脂质体可简化对不同亚细胞定位靶点的改造流程,有望高效构建多能T细胞。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免疫包裹型T细胞融合脂质体(IMPACTFUL)”,用于构建兼具高效肿瘤浸润、突破肿瘤免疫耐受、调控免疫抑制微环境功能的多能T细胞。该IMPACTFUL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修饰有DPPA肽的融合性脂质层,二是由聚乙烯亚胺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MNP-PEI)与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形成的核心(MNP/IL-12)。当IMPACTFUL与T细胞膜融合后,修饰有DPPA肽的脂质层会锚定在T细胞表面,同时MNP/IL-12核心会被释放到T细胞胞质中,形成经IMPACTFUL改造的T细胞(IMPACTFUL@T细胞)。回输体内后,IMPACTFUL@T细胞可借助胞内磁性纳米颗粒,在外部磁场引导下向肿瘤区域富集。随后,其表面呈现的DPPA主动靶向肽能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免疫检查点,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性。同时,IMPACTFUL@T细胞表达的IL-12可逆转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激活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在B16F10荷瘤小鼠模型中,经IMPACTFUL改造的多能T细胞可使肿瘤生长显著延缓82.3%;与抗PD-1疗法联合使用时,还能产生协同抗肿瘤效果。综上,IMPACTFUL有望成为优化T细胞改造的集成化平台,进而提升免疫疗法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