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每次细胞增殖,DNA复制端粒DNA会逐渐变短,进而产生细胞染色体组成不稳定,使细胞进入凋亡期。
1.细胞生长缓慢 :细胞周期缓滞或是停滞都是衰老细胞的基本特征,此时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G1期。
2.表面分泌物会增多:细胞衰老时显微镜下可见小黑点,但是小黑点增加,也有可能与培养条件如pH,血清浓度,生物污染等有关。
3.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扁平、胞核与核仁体积增加,如果是贴壁细胞,其细胞表面会明显观察到比较脏,运用常规HE染色结果会发现,细胞表面有很多附着的脏物,细胞形态与刚开始培养的细胞外观明显不同,像是上皮细胞等可能会出现很多梭状形态,且细胞质突起等形状异常细胞。
4.细胞质中出现空泡:衰老细胞的细胞器发生变化,如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导致细胞质内颗粒明显增多。
【衰老的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扁平、SA-β-gal染色阳性】
细胞培养时可能导致衰老的原因
1.细胞传代次数比较多,一定要控制细胞传代次数!大量扩增细胞,将细胞进行冻存,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复苏。
2.胰酶消化时间太长,胰酶消化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细胞状态不佳以及胞质疏松;细胞传代时需要留意胰酶消化的时间。消化过度,在消化细胞时会对细胞的表面蛋白有较强的损伤,所以消化的时间不能过长,建议使用合适浓度和pH值的消化酶,否则会导致细胞衰老和分化。
3.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细胞过密产生接触作用,导致细胞的活力减弱以及细胞增殖减慢,最后出现衰老。
4.长时间未更换细胞培养基
5.使用劣质细胞培养试剂,使用合适的血清和培养基,不同的细胞对培养基或是血清的要求不同,所以筛选最适合细胞培养的血清和培养基,预防细胞衰老,维持细胞正常生长。
细胞衰老的检测
1.检测端粒功能,分析检测细胞端粒序列的长度和端粒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的活性来评估端粒的功能(高表达的端粒逆转录酶,使得端粒的长度不会随DNA复制而缩短,让细胞获得持续分裂的能力);但此检测方法很难成为常规标准分辨细胞衰老,主要原因是因为无法建立一致性的标准,在不同物种之间细胞发生衰老时,其端粒长度不具有可比性; 即使来源于同一物种(如人细胞)。
2.DNA损伤检测,在衰老细胞中会启动DNA 损伤信号p53,细胞衰老通路p53是被细胞DNA损伤而受到DNA损伤回应(DNA damage response, DDR)通路的激活。
3. 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SA-β-gal)活性染色,β-半乳糖苷酶主要位于溶酶体, 当细胞衰老发生时, 溶酶体膨胀并且增多, β-半乳糖苷酶明显积累在溶酶体中, 因此SA-β-gal染色法为检测细胞衰老最普遍常见的指标。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血清饥饿引发的细胞休眠(quiescence)也会出现SA-β-gal染色呈现阳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