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P-tau205有望代替tauPET,助力阿尔茨海默病AD确诊

2025-11-0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26

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发的“元凶”则是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Tau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在过去,要确诊AD要依赖昂贵的PET扫描,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不少患者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干预时机。《Acta Neuropathologica》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给AD诊断带来了新希望:科学家在脑脊液(CSF)里发现了一个能精准“指认”Tau蛋白缠结的“线人”——p-tau205。它不仅能更早发现AD踪迹,还让检测变得更简单、更亲民,改变了AD诊断的格局。

图片 
「P-tau205结合Simoa技术:AD检测新组合」

研究方法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次开发出针对CSF中p-tau205和p-tau202的超高灵敏度Simoa免疫测定法,Simoa方法像“精准扫描仪”,能快速捕捉脑脊液中的微量标志物。并结合PET成像(Aβ-PET、tau-PET)、MRI脑萎缩检测及认知评估(MMSE),评估二者作为AD tau病理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该研究在三个独立队列:
1、发现队列(n=47);
2、巴黎临床队列(未经筛选的临床队列,n=212);
3、TRIAD研究队列(有详细体液和影像学数据的研究队列,n=262)共521人中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

p-tau205:在发现队列中,AD患者的p-tau205含量远高于健康人;在巴黎临床队列中,p-tau205从轻度认知障碍(MCI)就开始升高,AD阶段更显著,可轻松区分AD与其他痴呆;在TRIAD研究队列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图1)。此外,p-tau205与tau-PET(检测tau缠结的金标准)的关联度达0.67,而且随tau破坏等级稳步上升,还能预警脑萎缩和认知下降。

p-tau202:而p-tau202则有点“反应迟钝”,其含量仅在AD以及伴有Aβ和tau病变(A+T+)的参与者中升高,实用价值有限。

此外,tau病理是这两个标志物浓度变异的主要因素。
 
图片
图片图1. 不同诊断组的脑脊液p-tau205和p-tau202水平


结论和意义

p-tau205是反映AD tau病理的高效生物标志物,从AD临床前阶段就开始逐渐升高,tau病理是其浓度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其诊断准确性高。而且p-tau205与tau-PET关联紧密,因此相比昂贵、难普及的tau-PET,p-tau205检测成本低、流程简,它在临床环境和临床试验中可能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tau-PET的方法。


> 参考文献: 
Juan LanteroRodriguez, Laia MontoliuGaya, Kaj Blennow, et al. CSF p-tau205: a biomarker of tau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cta Neuropathol. 2024 Jan 6;147(1):12.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