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椰毒假单胞菌

2023-07-31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530

吃货也得讲技术,为什么泡久了的河粉、木耳易中毒?

每年夏天都免不了食物中毒的新闻,除了吃毒蘑菇导致中毒,还有因为吃隔夜河粉/米粉导致中毒。毒蘑菇顾名思义本身就是有毒,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为什么也容易中毒呢?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
 

01微生物污染:椰毒假单胞菌

发酵食品容易受微生物污染

在生活环境中,微生物其实无所不在,暴露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食物就会发酵。
 

泡发的米粉河粉木耳,可能会发酵
 

有时这个结果是好的,比如6000年前,大麦面包的发酵让苏美尔人学会了制作啤酒,有时这个结果是糟糕的,比如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就是因为发酵而变成有毒,而罪魁祸首就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电子显微镜下的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名字可能有点拗口,“椰毒”是因为这个细菌最初是印尼在椰子肉发酵食品中发现的,而在国内同样在酵米面中发现了这种细菌,故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野生的鲜黑木耳/银耳、生湿的河粉等米面制品,都容易被这种菌污染。
 

02毒性原理:两种毒性产物
 

米酵菌酸(BA)毒性原理,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2017
 

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两种毒素,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前者影响线粒体ADP转移,后者影响呼吸并产生过氧化氢分子,两种毒素共同作用,会引起细胞死亡,没有特效药可以解毒。

椰毒假单胞菌本身可以被烹饪的高温杀死,但其产生的毒素比较耐高温,因此即便经过加热,吃了还是会中毒。

这一点跟肉毒杆菌类似,肉毒杆菌本身可以用高温杀死,但其生成的毒素非常耐热。好消息是,椰毒假单胞菌毒性相对肉毒杆菌低,坏消息是椰毒假单胞菌感染的是主食,只要吃超过200g受污染的主食,基本就没救了。
 

03如何检测椰毒假单胞菌
 

国标检测方法:培养观察试毒
 

按国标GB 4789.29-2020,椰毒假单胞菌可以分为6步,首先是检样,使用增菌液培养,再分离接种到mPDA或者PCFA平板,然后使用革兰氏染色结合氧化酶试验初筛,再接种到PDA平板,进行生化实验或者毒性实验,最后输出结果报告。
 

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的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的细菌,在生物显微镜ML31显微镜镜检下呈现为粉红色到红色的短杆状。
 

相差观察下的椰毒假单胞菌
 

使用相差配置的ML31生物显微镜,可以不经染色直接观察椰毒假单胞菌,但大部分实验室都不会有100X的相衬显微镜,且相衬观察形态难以准确区分细菌,因为实际意义不大。
 

荧光染色的椰毒假单胞菌(绿)
 

在微生物研究中,可以使用MF31等荧光生物显微镜,搭配CY3等荧光染料,对椰毒假单胞菌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以示踪其分布和变化。目前市面有基于荧光扩增的快速测试盒,相比培养法更快,但成本较高,因此没有得到很广泛的使用。
 

荧光显微镜MF31
 

综上,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毒是因为椰毒假单胞菌,其检测目前还存在时间成本和物料成本上的限制,等培养和观察都做完,可能都已经吃完并且毒性发作完了,因此我们能做的不是用显微镜等手段检测有没有椰毒假单胞菌,而是默认隔夜的河粉、米粉和久泡的木耳有椰毒假单胞菌,不要去食用。
 

免责声明
本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字体或文字内容的版权,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权利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谢谢。 
来源:
https://www.mshot.com/article/1792.html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