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扫描光声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生物医学成像仪器,结合了激光扫描成像和光声显微镜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在很多应用场景下而已很好解决其他仪器光学成像深度不够、超声等仪器分辨率不够等问题,实现了精细精准的、无创的、实时的、可长期监测的光声显微应用,在
肿瘤、组织器官(肾脏、肝脏等)、皮肤、脂质、脑神经、血液动力学、眼科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成像工具,为以上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结构和功能上的高分辨率图像,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
原理:
利用激光光束对生物样本的照射,被激发的组织吸收光能并产生微小的热胀,导致产生瞬时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这些变化从而引起光声信号。这些信号通过超声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系统可以重建样本的结构特征,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优势:
- 突破纯光学成像的深度,完善组织结构分析;
- 提高检查的分辨率,突破3um;
- 精准获得毛细血管的原位血流动力学数据(血氧饱和度、血流速、氧代谢速率)
- 无需任何荧光标记物或者造影剂;
- 纳秒激光一次激发快速形成3D成像;
应用方向(目前仅介绍部分方向)
- 对肿瘤组织的研究
常规对肿瘤成像的科学研究使用方法有CT、MRI、活检或者活体成像,但是这些方法有的分辨率低对个体有伤害,有的就是需要离体进行检测对个体仍然有创伤。此外对于血管肿瘤的微小变化原有方法无法精准判断,对于这些问题光声显微镜都可以解决。
光声显微镜可以检测低于300um的肿瘤,并且可以长期不间断的实时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变化,同时也可氧代谢速率以精准划出肿瘤边界。对于脑部的肿瘤或者其他研究,可以实现无创观测,减少死亡率。
- 皮肤研究(皮肤烫伤、创伤、烧伤、银屑病、黑色素瘤等)
皮肤样本一般检测是通过活检进行诊断,但是仅仅提高皮肤内的状态是不够的,光声显微镜可以在活体情况下深度分析皮肤内部的血管状态变化,从而评估药物或者其他处理对血管修复/新生、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速的影响。
其中特别是对于皮肤缺损模型,我们通常是看圆形伤口的愈合情况,但是无法量化,因为圆形伤口在大鼠背部形成后会变成无规则的椭圆,不是很好量化愈合面积;但是对于光声显微镜可以很好的显示伤口周边的血管情况,从而指示愈合状态。
- 脑研究
光声显微镜能够对小动物进行解剖、功能、分子和代谢成像,具有高度可扩展的空间分辨力和成像深度。对于中风、阿尔兹海默症、肿瘤等,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对脑血管分析,为病理诊断提高参考。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