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DAP-seq技术助力揭秘葡萄耐冷性的糖代谢调控机制

2025-04-27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95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辛海平研究员团队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期刊(IF=6.1)上发表了题为“VaEIN3.1‐VaERF057‐VaFBA1 Module Positively Regulates Cold Tolerance by Accumulating Soluble Sugar in Grapevine”的研究论文,旨在揭示VaEIN3.1-VaERF057-VaFBA1模块如何通过调控可溶性糖积累增强葡萄耐冷性,为抗逆分子育种提供新靶点。该研究利用DAP-seq技术,筛选出了VaERF057的下游靶基因。
研究背景
葡萄作为低温敏感型经济作物,易受冷害影响产量与品质。植物耐冷性涉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抗氧化系统激活及激素信号调控,其中可溶性糖(如蔗糖、果糖)通过维持渗透平衡与能量供应发挥核心作用。乙烯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EIN3/EIL家族和AP2/ERF家族成员(如ERF057)可协同调控逆境应答基因,但其在葡萄耐冷中的分子网络尚不明确。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本研究首先解析了葡萄转录因子VaERF057在冷胁迫响应中的功能。通过亚细胞定位证实VaERF057定位于细胞核,且其N端结构域(1-132氨基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启动子-GUS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增强VaERF057启动子活性,验证了其冷诱导特性。同时,检测转基因材料抗寒性指标,结果表明VaERF057过表达抗寒性显著提升。以上结果表明,VaERF057在葡萄冷胁迫下的具有积极作用。

图1. VaERF057是一种在细胞核中定位的冷诱导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图2. VaERF057在葡萄冷胁迫反应中的作用。

图3. 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沉默VaERF057降低了葡萄叶的耐寒性。
为了探索VaERF057参与葡萄冷应激反应的潜在机制,通过联合分析DAP-seq和RNA-seq数据,在VaFBA1的启动子中发现了两个与VaERF057结合的顺式元件GCCCAC,并通过Y1H、EMSA和LUC验证了VaERF057与GCCCAC元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aERF057通过与GCCCAC元件的相互作用激活VaFBA1的表达。为进一步验证了VaFBA1基因功能,比较了冷处理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构建转基因材料检测耐寒性和糖代谢指标,结果表明,VaFBA1通过调节糖代谢在冷应激中发挥积极作用。
图4. VaERF057的顺式元件及其下游基因的鉴定。

图5. VaERF057通过调节VaFBA1参与糖代谢。

图6. VaFBA1在葡萄冷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图7. 沉默VaFBA1可提高V. amurensis的冷敏感性。
进一步筛选了乙烯信号相关基因,通过外源乙烯(ACC)和乙烯抑制剂(AVG)处理,结合RNA-seq数据,发现一种冷诱导的转录因子VaEIN3.1可以与VaERF057的启动子结合,并通过Y1H、EMSA和LUC验证了VaEIN3.1可以结合到VaERF057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表达。同时构建转基因材料,检测抗寒和糖代谢指标,结果表明VaEIN3.1在葡萄冷胁迫反应中的积极作用且当在葡萄叶片中敲低VaEIN3.1的表达时,VaERF057VaFBA1的表达水平及糖含量均较低。以上结果支持了VaEIN3.1-VaERF057-VaFBA1模块通过调节可溶性糖含量来提高葡萄耐寒性的积极作用。
图8. VaEIN3.1与VaERF057启动子结合,正向调节其表达。

图9. VaEIN3.1通过调节VaERF057VaFBA1参与糖代谢。
本研究发现,VaEIN3.1-VaERF057-VaFBA1模块通过级联调控增强耐冷性:VaEIN3.1激活下游VaERF057表达,后者直接结合糖代谢关键酶基因VaFBA1启动子,促进可溶性糖合成与积累,从而提升细胞渗透调节能力。该研究首次揭示乙烯信号与糖代谢通路协同抗冷的分子机制,为葡萄抗逆育种提供新靶点(如VaERF057VaFBA1),并拓展了多基因模块设计育种的策略,对改良其他作物的耐冷性具有参考价值。
图10. VaEIN3.1-VaERF057-VaFBA1模块调节葡萄在冷胁迫下的可溶性糖含量。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