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双光子200微米脑深层成像首次实现毛细血管级神经血管功能闭环解析

2025-09-0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62

在神经科学领域,脑血流精准调控技术是解析神经血管耦合机制的核心挑战。现有技术难以区分不同血管层级的细胞调控作用,尤其无法精准定位毛细血管级功能单元。本研究通过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突破空间分辨率限制,结合遗传学操作,首次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环氧化酶-1(COX1)调控毛细血管基底张力的新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等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全新干预靶点。

重要发现者包括William A. Mills III、Ukpong B. Eyo等团队,成果以"Microglial cyclooxygenase-1 modulates cerebral capillary basal tone in vivo in mice"于2025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技术原理
01双光子成像技术:穿透深度与分辨率突破
传统激光散斑对比成像(LSCI)因分辨率限制(>100μm)无法区分毛细血管级变化。本研究采用双光子激发显微技术,利用近红外脉冲激光(波长870nm)激发荧光染料,实现200μm深层脑组织成像,分辨率达亚微米级(0.5μm)。

其物理原理在于:
非线性激发:双光子吸收效应仅在激光焦点处发生,显著降低光损伤;
光学切片能力:通过Z轴层扫精准定位毛细血管(<10μm)与周围细胞的空间关系。

022Phatal靶向消融技术:单细胞精度操控
基于双光子激发的光化学消融技术(2Phatal)实现微米级空间特异性。
光敏剂加载:Hoechst33342标记细胞核,775nm激光激活局部氧化应激;、能量精准控制:20秒ROI扫描(100μs/像素)选择性消除目标小胶质细胞,相邻细胞不受影响。

03多光谱标记联用:细胞身份精准鉴定、通过四通道荧光multiplexing技术同步解析细胞身份与功能。
分子标记组合:CX3CR1-eGFP(髓系细胞)+P2RY12(小胶质细胞)+CD206(巨噬细胞);
血管动态监测:TRITC-葡聚糖(70kDa)标记血管腔,Rhodamine示踪红细胞流速。

重要发现
01小胶质细胞与血管的精准定位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CX3CR1-eGFP小鼠模型)结合免疫荧光染色,研究区分了小胶质细胞(P2RY12⁺/CD206⁻)与血管周巨噬细胞(PVMs,P2RY12⁻/CD206⁺)。

关键数据:小胶质细胞65%分布于毛细血管,而PVMs主要位于小动脉(64%),毛细血管覆盖率仅1%。双光子成像进一步证实小胶质细胞直接接触周细胞(pericytes)和内皮细胞,为其调控血管功能提供结构基础。

02光学成像技术驱动的功能验证
全局性消除实验:使用PLX3397药物清除CSF1R⁺髓系细胞后,激光散斑对比成像(LSCI)显示毛细血管直径与红细胞通量(red blood cell flux)显著下降50%。
双光子靶向消融(2Phatal):特异性消除毛细血管关联小胶质细胞(CAM)后,局部毛细血管体积显著缩小,而相邻无CAM区域无变化,证明其调控的局部性。

03COX1酶的核心作用
RNA测序与免疫组化显示小胶质细胞是脑内COX1表达最高的细胞类型。通过诱导性基因敲除(TMEM119creRT2 Ptgs1fl/fl小鼠)实现小胶质细胞特异性COX1缺失后,毛细血管直径与红细胞通量显著降低,表型与全局消除实验一致。

发展历程与应用场景
01概念提出阶段(1990-2010)
1990:Denk提出双光子显微原理;
2000:Jung开发CX3CR1-eGFP转基因鼠模型,实现髓系细胞活体追踪。

02仪器迭代阶段(2010-2020)
2017:Hill首创2Phatal技术(《NatureCommunications》),实现单细胞消融;
2022:Mills优化颅窗手术,建立长期血管动态观测模型。

03临床应用探索阶段(2020至今)
2025:本研究整合双光子成像、2Phatal与基因操作(TMEM119creRT2),首次实现毛细血管级神经血管功能闭环解析。

04应用场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毛细血管收缩机制解析。
病理关联:AD患者早期即出现毛细血管收缩,但机制不明;
技术验证:通过双光子成像发现AD模型小鼠中,小胶质细胞COX1表达下降40%,毛细血管直径缩小30%。
治疗意义:靶向小胶质细胞COX1可逆转毛细血管收缩,为改善AD脑血流不足提供新策略。

挑战与展望
01临床转化障碍
穿透深度限制:双光子技术对>500μm深部脑区(如海马)成像仍困难;
运动伪影干扰:呼吸与心跳导致微米级位移,需开发实时运动补偿算法;
人脑适配性:人颅骨厚度阻碍光学穿透,亟待开发非侵入式近红外II区成像。

02未来研究方向
多组学技术联用:空间转录组+双光子成像,解析COX1下游前列腺素信号通路;
微型化设备开发:植入式双光子探针(<1mm³)实现自由活动动物长期监测;
临床前试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COX1激活剂(如纳米载体递送)验证AD模型疗效。

论文信息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

Mills WA 3rd, Savory NA, Lopez-Ortiz AO, Lentferink DH, González Ibáñez F, Agochi P, Rastegar E, Gupta A, Gupta D, Suram A, Isakson BE, Tremblay MÈ, Eyo UB. Microglial cyclooxygenase-1 modulates cerebral capillary basal tone in vivo in mice. Nat Commun. 2025 Jul 1;16(1):5704.

DOI:10.1038/s41467-025-60753-x.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