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SPR技术在分子互作研究中的优势及作用

2025-09-19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84

在当今科研与药物研发并重的时代,探索分子间相互作用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无论是蛋白-蛋白、蛋白-DNA还是蛋白-RNA互作,可靠的研究手段对推进科学发现与药物开发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方法如酵母双杂交假阳性率高、Co-IP难以证明直接作用、FRET成本高昂,均存在明显局限。是否存在一种高效、精准且可定量分析分子互作的技术?随着《中国药典2020版》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正式纳入,这一方法正逐渐走入科研与工业应用的视野。

1.为何SPR技术在分子互作研究中脱颖而出?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是一项实时、无标记的生物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时监测分子结合与解离过程,并精确计算动力学参数(如结合常数KD、解离速率koff等),实现对作用强度的定量评价。同时,SPR无需对样本进行荧光或放射性标记,避免了因标记引起的构象改变,最大限度维持了生物分子的天然状态。实验流程简便、周期短,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互作验证与筛选任务,显著提升科研与药物研发的效率。

2.SPR如何助力抗原表位分析与抗体开发?
在 therapeutic antibody 的开发中,明确抗原-抗体结合表位至关重要。SPR可用于鉴定不同单抗是否结合在同一抗原表位,为指导抗体配对、开发联合用药(如“鸡尾酒疗法”)及生物类似药比对提供关键依据。通过实时分析结合曲线与竞争实验,研究者可快速区分不同抗体的结合特征与表位分组,为后续药物优化与创新疗法设计奠定基础。

3.能否用SPR验证已知分子互作?
是的。SPR不仅可用于初筛,更是强有力的互作验证工具。在已有酵母双杂交、Co-IP等初步证据的基础上,SPR可进一步提供动力学和亲和力数据,从定量角度确认互作的真实性与强度,极大丰富课题数据的层次性与说服力。该技术广泛适用于蛋白、核酸、小分子等多种生物体系互作验证,是推进课题进展和多角度数据呈现的有效手段。

4.SPR如何在药物筛选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SPR可用于从大量候选分子中快速筛选出与靶点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先导化合物。无论是抗体药物、多肽还是小分子,SPR均可实时监测其与靶标的结合行为,评估亲和力、特异性与动力学特性,显著提高筛选效率与成功率,降低后续开发风险。

结语
SPR技术因其实时、无标记、可定量和高效的特点,已成为分子互作研究及药物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从抗原表位分析、互作验证到高通量药物筛选,SPR为科研与工业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多元方法并存的今天,合理引入SPR将有助于研究者获取更可靠、更丰富的数据,推动科学探索与药物创新迈向新阶段。

产品信息


杭州斯达特 (www.starter-bio.com)志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蛋白、试剂盒等产品及研发服务。依托多个开发平台:重组兔单抗、重组鼠单抗、快速鼠单抗、重组蛋白开发平台(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过欧盟98/79/EC认证、ISO9001认证、ISO13485。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