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简介
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或迟缓、肌强直、静止震颤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知和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
帕金森病理特征
帕金森的典型病理特征是神经元中路易小体(LB)的形成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聚集,进而导致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这导致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大量减少,影响下游神经元对机体运动的控制,从而出现运动障碍。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主要在突触前和核周表达的可溶性蛋白,可能与突触可塑性或神经递质释放相关。在病理状态下,α-突触核蛋白的构象转变为β折叠形式,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可溶性下降,相互聚集并逐渐发展为不溶性纤维,细胞内细胞器被相互隔离和干扰,形成路易小体,进而导致神经元病变。
帕金森小鼠模型
SNCA编码α-突触核蛋白,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基因之一,因此SNCA及其突变型基因被视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靶点。
商品化SNCA模型小鼠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小鼠SNCA基因原位替换为人源SNCA基因,使用表达人源SNCA基因而不表达小鼠内源性SNCA基因的小鼠用于研究,能在时程和病变机制上更好地模拟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有利于发现和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可用于研究致病机制并探索临床治疗手段。
AAV-SNCA构建帕金森小鼠模型
借助AAV载体在小鼠体内表达人源SNCA,能实现递送部位、表达方式、表达时间的多样化,更能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此外AAV还具有高特异性,高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的优势,是理想的基因递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