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系统揭示母婴分离导致传染性疼痛共情缺陷神经机制的研究

2025-10-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0

2025年10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浙江省瓯江实验室刘明刚研究员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徐天乐教授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ysfunction of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relimbic cortex circuit underlies maternal separation-induced deficits in contagious pain”的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母婴分离导致传染性疼痛共情缺陷的神经机制。

 

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传染性疼痛的小鼠模型:观察鼠与演示鼠共住2周建立熟悉关系后,将观察鼠与注射蜂毒诱发炎症疼痛的演示鼠互动30分钟。结果显示,观察鼠在与疼痛同伴互动后出现显著的机械痛阈下降,持续至少4小时。紧接着,研究者采用了修改后的MS范式:从出生后第7天起,小鼠幼崽每天与母亲分离6小时,连续7天。成年期行为学测试显示,MS处理的观察鼠表现出显著的传染性疼痛缺陷,提示生命早期MS处理的确可以导致成年期疼痛共情受损。


图1 早期MS处理会损害成年后的疼痛传染

为识别参与MS诱发传染性疼痛缺陷的关键脑区,研究者使用TRAP:Ai9小鼠检测了观察鼠与疼痛演示鼠互动后的神经元激活情况。虽然多个脑区可以被疼痛传染所激活,但MS选择性抑制丘脑室旁核(PVT)脑区的激活。光纤记录显示,当观察鼠与处于疼痛状态的演示鼠密切互动时,PVT谷氨酸能神经元会提前激活。而MS处理则会阻断这种先期激活。在正常动物中,运用化学遗传学或光遗传学手段沉默PVT神经元活动会损害传染性疼痛反应;相反,化学遗传学激活这些神经元群体则能够挽救MS小鼠的疼痛共情缺陷。
 


图2. 化学遗传学或光遗传学激活PVT能够恢复由MS引起的疼痛共情缺陷

为阐明PVT贡献疼痛共情的神经投射机制,研究者借助TRAP2小鼠对疼痛传染过程所激活的PVT神经元开展了顺行示踪。结果显示,与疼痛演示鼠互动激活的PVT神经元更多投射至前额叶皮层或伏隔核(NAc)。光纤记录与化学遗传学操控实验显示,PVT→前边缘皮层(PrL),而非PVT→边缘下皮层(IL)或PVT→NAc神经环路在传染性疼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MS处理会阻断该神经环路在观察鼠与演示鼠互动期间的激活,并损害疼痛的情绪传染。而人工增强此环路的活动,则能成功挽救MS小鼠的共情性疼痛反应。

 
图3. PVT → PrL神经环路介导了疼痛的传染。

为探索更加生理性的挽救手段,研究者试图模拟母鼠哺育行为中产生的愉悦触觉刺激,也即:MS期间每天使用软毛刷温柔触摸乳鼠背部(3 cm/s,4轮/天,7天)。有趣的是,社交触摸(ST)可以成功挽救MS诱发的传染性疼痛缺陷。进一步验证实验显示,ST增强PVT→PrL兴奋性,而抑制该投射阻断ST的挽救效应。这表明ST通过激活PVT→PrL投射挽救MS鼠的疼痛共情缺陷。

 
图4. 愉悦触觉刺激通过PVT → PrL神经环路修复MS导致的疼痛共情缺陷。 

 
文章总结图

 总的来说,上述结果揭示了PVT谷氨酸神经元及其向PrL的投射在传染性疼痛中的关键作用。早期生命逆境如母婴分离会减弱PVT神经元及相关环路的激活,从而阻碍传染性疼痛的表达。人工或生理(如社交触摸)激活该投射可逆转MS导致的疼痛共情缺陷。这项研究有望为理解母性行为如何塑造情绪传染提供新见解,也为治疗儿童期创伤引发的共情障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Zichen Zhang et al. ,Dysfunction of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relimbic cortex circuit underlies maternal separation–induced deficits in contagious pain.Sci. Adv.11,eady1944(2025).DOI:10.1126/sciadv.ady1944

创作声明:本文是在原英文文献基础上进行解读,存在观点偏向性,仅作分享,请参考原文深入学习。

图片图片
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电  话:+86-0731-84428665
伍经理:+86-180 7516 6076
工程师:+86-180 7311 8029
邮  箱:consentcs@163.com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