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高通量RNA测序(RNA-seq)的基础原理与技术参数

2025-10-2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8

高通量 RNA 测序(RNA-seq)
1. 核心基础概念
1.1 转录组
转录组是指在特定生理或实验条件下,单个细胞、组织或个体产生的所有转录产物的集合。广义转录组涵盖 mRNA、rRNA、tRNA 及非编码 RNA;狭义转录组特指所有 mRNA 的集合,在未额外说明的实际研究中,转录组通常默认指代 mRNA。转录组可反映样本的整体基因表达水平,因此也被称为表达谱,常用基因芯片和 RNA-seq 技术开展研究。

Q1:广义转录组与狭义转录组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A1:核心区别在于包含的转录产物范围,广义转录组涵盖 mRNA、rRNA、tRNA 及非编码 RNA,狭义转录组仅包含 mRNA,实际研究中默认指代狭义转录组。

Q2:研究转录组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哪些?
A2: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和 RNA-seq 技术,其中 RNA-seq 作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本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中应用广泛。

1.2 转录本
所有从基因转录生成的 RNA 分子均称为转录本。不同细胞(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虽含相同 DNA 序列,但因开放表达的基因不同,产生的转录本及后续蛋白质存在差异。转录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被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的 mRNA;另一类是无法翻译为蛋白质、自身具备功能的非编码 RNA(ncRNA),如 rRNA、tRNA、siRNA 等。

Q1:转录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A1:分类依据是能否被翻译为蛋白质,可翻译为蛋白质的是 mRNA,无法翻译且自身有功能的是非编码 RNA(ncRNA)。

Q2:不同细胞类型转录本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A2: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开放表达的基因不同,即使 DNA 序列一致,基因表达的选择性导致转录本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1.3 转录本产生过程
转录本的产生以 DNA 为模板,具体过程分为两步:
DNA 中的基因片段先转录生成 pre-mRNA,该阶段生成的 pre-mRNA 包含未翻译区域(UTRs)、开放阅读框(ORF)及内含子序列;
转录后加工阶段,pre-mRNA 中的内含子被去除,同时在 RNA 的 5’端添加帽子结构、3’端添加聚腺苷酸尾巴(polyA 尾),最终形成可翻译为蛋白质的成熟 mRNA 转录本。
其中,mRNA 的 5’帽子结构和 3’polyA 尾具有保护 RNA 免受核酸酶降解、调控转录后修饰、参与核转运、影响 RNA 稳定性及翻译效率等功能;非编码 RNA 通常不具备这两种结构。

Q1:pre-mRNA 加工为成熟 mRNA 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A1:关键步骤包括内含子去除、5’端添加帽子结构、3’端添加 polyA 尾,这三个步骤共同保障 mRNA 的功能和稳定性。

Q2:mRNA 的 5’帽子结构和 3’polyA 尾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A2:核心作用包括保护 mRNA 不被核酸酶降解、调控转录后修饰与核转运过程、维持 mRNA 稳定性及调控翻译效率,对 mRNA 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

2. RNA-seq 关键技术参数
2.1 测序深度(Sequencing depth)
测序深度又称 “乘数”,是指测序过程中样本中每个碱基被检测到的平均次数,是衡量测序数据量的核心参数,通常用 “X” 表示(如 100X 代表平均每个碱基被测序 100 次)。其计算逻辑为测序获得的总有效数据量与目标基因组(或转录组)大小的比值。

Q1:测序深度的单位 “X” 代表什么含义?
A1:“X” 代表样本中每个碱基被测序的平均次数,例如 50X 即表示平均每个碱基在测序中被检测到 50 次。
Q2:计算测序深度时,分子和分母分别对应什么数据?
A2:分子是测序获得的总有效数据量,分母是目标研究对象(如基因组或转录组)的总大小,两者的比值即为测序深度。

2.2 测序覆盖度(Coverage)
测序覆盖度又称 “覆盖率”,是指测序过程中被检测到的碱基数量占目标基因组(或转录组)总碱基数量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例如,对人类基因组(大小约 3G)测序后,若有 2.7G 碱基至少被 1 条读段覆盖,则测序覆盖度为 90%(2.7G/3G×100%)。

Q1:测序覆盖度与测序深度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A1:测序覆盖度反映 “被检测到的碱基范围占比”,用百分比表示;测序深度反映 “每个碱基被检测的平均次数”,用 “X” 表示,两者分别从 “范围” 和 “次数” 描述测序效果。

Q2:若目标基因组大小为 2G,测序后有 1.8G 碱基被覆盖,其测序覆盖度是多少?
A2:测序覆盖度为 90%,计算方式为被覆盖的碱基量(1.8G)除以目标基因组大小(2G),再乘以 100%。

2.3 reads
reads 是 RNA-seq 测序的直接结果,指测序过程中仪器检测到的单条 RNA 序列片段,1 条独立的序列片段即称为 1 条 reads。这些 reads 需后续通过比对软件与参考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匹配,才能用于基因表达量计算、转录本结构分析等研究。

Q1:reads 在 RNA-seq 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A1:reads 是 RNA-seq 的原始数据基础,通过与参考基因组或转录组比对,可进一步分析基因表达水平、识别转录本结构及发现新转录本。

Q2:1 条 reads 是否等同于 1 个转录本?
A2:不等同。1 条 reads 是转录本的片段序列,1 个完整的转录本通常需要多条 reads 通过拼接或比对后才能完整呈现。

2.4 adapter(接头序列)
adapter 是 RNA-seq 文库构建过程中添加到 RNA 片段两端的短序列,具有类似引物的功能。其核心作用是协助测序仪器识别并结合 RNA 片段,保障测序反应的顺利启动,测序完成后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去除 adapter 序列,避免其对后续数据解读产生干扰。

Q1:adapter 序列在 RNA-seq 中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A1:核心功能是协助测序仪器识别和结合 RNA 片段,为测序反应的启动提供必要条件,是文库构建和测序过程中的关键辅助序列。

Q2:测序完成后为何需要去除 adapter 序列?
A2:因为 adapter 是人工添加的辅助序列,并非样本自身的 RNA 片段,若不去除会干扰基因表达量计算、转录本比对等后续分析,影响结果准确性。

RNA-seq 核心概念与技术参数对照表
概念类别 术语名称 核心定义 关键特点 / 计算方式 应用场景
基础概念 转录组(广义) 特定条件下,细胞 / 组织 / 个体产生的所有转录产物集合,含 mRNA、rRNA、tRNA 及非编码 RNA 覆盖所有 RNA 类型,范围广 全面分析样本 RNA 组成时使用
基础概念 转录组(狭义) 特定条件下,细胞 / 组织 / 个体产生的所有 mRNA 集合 仅含 mRNA,实际研究中默认指代此类别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的核心对象
基础概念 转录本 从基因转录生成的所有 RNA 分子,分为可翻译蛋白质的 mRNA 和不可翻译的非编码 RNA(ncRNA) 按 “能否翻译为蛋白质” 分类,ncRNA 含 rRNA、tRNA 等,自身具备功能 转录本结构分析、功能注释
基础概念 pre-mRNA DNA 转录生成的初始 RNA 产物,含 UTRs、ORF 及内含子序列 未经过加工,含内含子,无法直接翻译为蛋白质 转录后加工机制研究
基础概念 成熟 mRNA pre-mRNA 去除内含子后,添加 5’帽子结构和 3’polyA 尾形成的 RNA 分子 含 5’帽子 + 3’polyA 尾,可被核糖体翻译,结构稳定 蛋白质合成模板、基因表达定量
技术参数 测序深度(Sequencing depth) 样本中每个碱基被测序的平均次数,衡量测序数据量的核心参数 计算方式:总有效数据量 / 目标序列(基因组 / 转录组)大小,单位用 “X” 表示(如 100X) 评估检测灵敏度,深度越高越易捕获低表达转录本
技术参数 测序覆盖度(Coverage) 被测序到的碱基占目标序列(基因组 / 转录组)总碱基数的比率 计算方式:被覆盖碱基数 / 目标序列总碱基数 ×100%,用百分比表示(如 90%) 评估测序完整性,覆盖度越高越全面反映目标序列
技术参数 reads RNA-seq 测序的直接结果,指单条独立的 RNA 序列片段 为短序列片段,需与参考基因组 / 转录组比对后才能用于后续分析 基因表达量计算、转录本拼接
技术参数 adapter(接头序列) 文库构建时添加到 RNA 片段两端的短序列,具有类似引物的功能 人工添加的辅助序列,测序后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去除,避免干扰分析 协助测序反应启动,保障测序顺利进行

3. 总结
RNA-seq 作为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检测转录组中的 RNA 分子,可实现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新转录本发现及转录后修饰研究。理解转录组、转录本等基础概念,掌握测序深度、覆盖度、reads、adapter 等关键技术参数,是开展 RNA-seq 研究及解读数据结果的核心前提,为后续基因功能解析、生物过程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名称 货号 规格
转录组测序(RNA-seq)实验服务 LX-RNAseq /
转录组测序(RNA-seq)检测试剂盒 LXR-RNAseq /
NEXTFLEX® Small RNA-Seq Kit v3 NOVA-5132-05 8rxns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