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新型宽场荧光成像技术实现毫米级景深捕捉小鼠脑区细胞动态

2025-11-06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43

荧光显微镜能够对哺乳动物脑区细胞活动进行高通量成像,然而在曲性皮质表面上捕获快速细胞动力学仍具挑战性,主要源于图像分辨率、速度、视场和景深之间的权衡问题。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名为MFIAS(旋转盘多焦点荧光成像任意表面)的新型宽场荧光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选择性照明和利用不同厚度旋转盘集成多深度焦区,实现了对厘米级任意形状表面以视频速率进行微米级分辨率成像,景深达毫米级。MFIAS系统每秒可采集16.8亿体素,在小鼠活体大脑曲性皮质表面上实时记录了神经活动和中型粒细胞迁移轨迹,为多尺度细胞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

本论文由Hao Xie、Xiaofei Han、Guihua Xiao、Hanyun Xu、Yuanlong Zhang、Guoxun Zhang、Qingwei Li、Jing He、Dan Zhu、Xinguang Yu和Qionghai Dai共同完成,论文标题为"Multifocal fluorescence video-rate imaging of centimetre-wide arbitrarily shaped brain surfaces at micrometric resolution"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重要发现
01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
MFIAS技术的核心在于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光学设计,通过主动成像框架实现非平面表面的高分辨率动态成像。系统首先自动检测表面轮廓,然后基于轮廓信息设计时空编码照明序列,利用旋转盘在单帧曝光时间内完成快速轴向扫描。旋转盘由不同厚度的玻璃组成,通过连续旋转改变焦点位置,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断铅笔错觉”效应,从而在毫米级景深内实现近连续调焦。同时,数字微镜器件(DMD)用于时空调制样本照明,确保仅对焦区域被选择性照亮,从而提升光子效率和减少光毒性。

系统工作时,旋转盘的位置通过红外探测器监控,并与DMD和相机同步,确保曝光期间每个玻璃厚度对应一个照明模式,最终图像整合了不同深度的焦区信息。这种设计使得MFIAS能够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同时,覆盖厘米级视场,且成像速度仅受相机帧率限制,最高可达每秒50帧。

02实验验证与性能表征
为验证MFIAS性能,研究团队在RUSH宏观系统上进行了测试,使用0.5微米荧光微球作为样本。实验表明,焦点移位与玻璃厚度呈线性关系,且横向点扩散函数(PSF)在全视场内保持均匀,平均半高全宽(FWHM)介于1.4至1.6微米之间,不随玻璃厚度增加而恶化。与传统显微镜相比,高数值孔径(NA=0.3)系统虽分辨率高但景深小(约10微米),低数值孔径(NA=0.1)系统景深大(约90微米)但分辨率低三倍;MFIAS则通过扫描整个轴向范围并仅检测焦内信号,实现了高分辨率、大景深和高光子效率的平衡。

此外,MFIAS可灵活集成到多种宏观系统中,如定制单反镜头系统(MFIAS-SLR),在7毫米视场内实现7.4微米分辨率成像。通过对小鼠大脑进行荧光标记实验,MFIAS提供了全脑表层高分辨率图像,而传统显微镜仅能聚焦中央区域,证明了其在复杂曲面成像中的优势。

03生物应用示例
在神经科学应用中,MFIAS被用于记录转基因小鼠(Rasgrf2-2A-dCre;Ai148D)大脑浅层皮质自发活动。该系统以10帧/秒速度捕获整个皮质神经响应,通过CNMF-E算法和OASIS方法提取钙信号,结果显示神经元信号在全视场内分布均匀,峰值信噪比(PSNR)恒定,而传统显微镜在边缘区域PSNR降至基线水平。MFIAS还成功检测到视觉刺激下视觉皮层中的方向选择性神经元,为神经编码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在免疫学方面,MFIAS实时追踪了颅骨开窗后小鼠脑表面中性粒细胞的迁移行为。实验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流动、黏附及组织内迁移的多步过程,并利用TrackMate软件分析细胞运动模式,揭示了集体迁移和聚集现象。这种大视场成像能力为炎症反应机制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

创新与亮点
01突破传统成像局限
MFIAS技术核心创新在于解决了宽场荧光显微镜在曲面成像中的根本难题:传统技术无法同时兼顾高分辨率、大视场、高速和深景深。例如,快速轴向扫描方法(如压电平台)受限于重量和速度;远程聚焦技术增加系统复杂度;可调透镜存在视场和速度权衡;而光场显微镜等计算方需要先验信息且易产生伪影。MFIAS通过旋转盘和选择性照明的简单设计,实现了物理光学与计算视觉的融合,无需复杂重建即可获得无伪影图像。

技术亮点包括:首先,旋转盘机制使系统每秒扫描达16.8亿体素,吞吐量比单平面采集提升100倍;其次,平面光学元件在远心系统中平等处理全视场,确保高分辨率一致性;最后,主动照明策略将光毒性降至最低,适合长期活体观测。此外,MFIAS兼容反射和荧光模式,可扩展至植物静脉成像或昆虫翅膀观察等应用场景。

02生物医学价值凸显
在神经科学领域,MFIAS首次实现了厘米级脑表面微米级神经活动的视频速率记录,为全脑尺度网络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工具。例如,通过分析神经元相关性,揭示了距离依赖性功能连接模式,与电极记录结果一致。在免疫学中,该技术能够捕捉中性粒细胞从血管到组织的多尺度行为,有助于解析炎症应答的时空协调机制。未来,结合光学切片技术(如结构照明),MFIAS有望进一步拓展至深层组织成像,推动脑疾病和免疫治疗研究。

技术的经济性和易用性也是亮点之一:系统基于商用组件构建,成本较低,且可通过多盘设计(如“时-分-秒”盘组合)扩展景深,满足不同实验需求。这种灵活性使其在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总结与展望
MFIAS宏观成像技术通过创新性的旋转盘设计和选择性照明策略,成功打破了传统光学成像的壁垒,实现了对任意形状表面的高速、高分辨率观测。在活体小鼠脑实验中,该技术不仅揭示了神经活动和免疫细胞迁移的动态细节,还展示了其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通用性。尽管目前系统在穿透深度和表面检测速度上存在局限,但通过集成光学切片算法和硬件加速,未来有望实现对更复杂生物过程的纵深探索。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MFIAS或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成像平台,为神经科学、免疫学乃至临床诊断开辟新路径。

论文信息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
Xie H, Han X, Xiao G, Xu H, Zhang Y, Zhang G, Li Q, He J, Zhu D, Yu X, Dai Q. Multifocal fluorescence video-rate imaging of centimetre-wide arbitrarily shaped brain surfaces at micrometric resolution. Nat Biomed Eng. 2024 Jun;8(6):740-753.
DOI:10.1038/s41551-023-01155-6.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