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概述与核心功能
1. 动物凝血分析仪
l 采用动态凝血时间检测技术,模拟体内血液流动环境,精确评估器械对凝血因子的激活程度及血栓形成风险。
l 支持APTT、PT、FIB等关键指标检测,适用于植入类器械(如心脏瓣膜、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验证,测试速度≥200T/H。
2. 动物血常规检测仪
l 基于激光散射与电阻抗法,提供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学分析,可识别器械接触引发的溶血、血小板减少或炎症反应。
l 全自动五分类技术支持犬、猫、啮齿类等20余种动物检测,测试速度≥60样本/小时,满足多物种毒理学研究需求。
3. 动物生化分析仪
l 通过微流控技术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器械长期植入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l 快速定量分析(如ALT、AST、BUN)适用于慢性毒性试验中的器官功能监测。 二、在生物相容性/毒理学评价中的核心作用 (一)血液相容性评价
1. 血栓形成风险评估
l 凝血分析仪动态模拟血液与器械接触过程,定量检测凝血酶生成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消耗率,为GB/T 16886标准要求的血栓形成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l 血常规仪通过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变化,间接反映器械表面的促凝活性。
2. 溶血与细胞毒性检测
l 血常规仪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可识别器械引发的溶血现象,结合生化分析仪的胆红素检测,实现溶血机制的全面解析。
l 白细胞分类计数(如中性粒细胞比例)用于评估器械接触后的炎症反应程度。 (二)系统毒性评价
1. 多器官功能监测
l 生化分析仪检测肝酶(ALT、AST)、肌酐(Cr)等指标,评估器械对肝、肾等靶器官的毒性作用。
l 血常规仪的白细胞分类(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辅助判断免疫系统抑制或激活状态。
2. 长期毒性研究
l 凝血分析仪定期检测凝血功能,监测植入器械对凝血系统的累积影响。
l 生化分析仪动态跟踪电解质(K⁺、Na⁺)及血糖水平,评估代谢紊乱风险。 三、应用场景与案例 (一)植入类器械评价
l 案例:血管支架植入后,凝血分析仪检测显示APTT延长,结合血常规仪血小板减少,提示支架表面涂层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需优化材料工艺。 (二)体外循环设备评价
l 案例:人工心肺机使用后,血常规仪显示白细胞升高,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K)异常,提示设备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三)多物种适应性验证
l 案例:某新型骨科植入物在犬、兔模型中,血常规仪检测到红细胞压积下降,生化分析仪显示尿素氮升高,证实器械对小型动物肾脏存在潜在毒性。 四、技术优势与合规性
1. 精准性与效率
l 全自动检测(如60样本/小时)大幅缩短评价周期,符合ISO 10993-4对批量样本处理的要求。
l 减少样本用量(仅需20-100μL血液),适用于珍稀动物模型。
2. 标准化与合规
l 设备检测方法符合GB/T 16886系列标准,支持动态凝血、血小板功能等强制性评价项目。
l 数据输出可对接GLP实验室管理系统,确保毒理学研究的可追溯性。
3. 整体解决方案
l 国内知名的血液分析仪器生产厂家,具有CNAS实验室保证仪器的稳定与准确度。
l 提供动物专用全自动 血液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全套仪器,为设备预算有限、急需动物测试需求落实或其他特殊需求,提供多种实施方案。 五、总结
动物凝血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仪及生化分析仪通过多维度血液指标与生化参数检测,为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提供定量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其应用覆盖从植入器械的急性反应到长期毒性的全周期监测,是确保器械安全性的关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