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指纹图谱(SELDI)
只需一滴血即可检测12种肿瘤,可提前3~5年发现肿瘤
1.肝癌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中国是乙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乙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
危险因素
1、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高10倍之多。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不断迁移演变的三部曲。近来研究表明,与肝癌有关的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BCV),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2、酒精:俗话说“饮酒伤肝”,饮酒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它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能够促进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长期酗酒嗜好者容易诱发肝癌。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如果肝炎患者再大量酗酒,会大大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3、饮食相关因素:肝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胺食物、微量元素硒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黄曲霉毒B1是目前已被证明有明确致癌作用的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食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另外当摄食大量的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不能及时排出,可以在体内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以烟熏或盐腌的肉制品为著,具有明确的致癌作用。同时肝癌的发生也与遗传因素、寄生虫感染等因素相关。
2.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危险因素
大量医学资料表明肺癌的危险因子包含吸烟(包括二手烟)、石绵、氡、砷、电离辐射、卤素烯类、多环性芳香化合物、镍等。具体如下:
1、吸烟:长期吸烟可引致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磷状上皮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无吸烟嗜好者虽然也可患肺癌但腺癌较为常见.,纸烟燃烧时释放致癌物质。
2、大气污染:
3、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
4、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这些病例癌肿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肿。
5、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
3.胃癌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资料显示
:2007年,在我国前10位癌症中,(1)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2)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男女之比均为2比1;(3)农村的发病率是城市的1.6倍、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9倍;(4)死亡/发病比率(相当于患病后的病死风险)为第八位。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已逐年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中19~35岁患者的比例40年来已从1.7%升至当前的3.3%。
我国胃癌高发区为:与饮食习惯有关山东、辽宁、福建、甘肃、青海、宁夏、吉林、江苏、上海等地;与地质水质有关的如祁连山内流河系的河西走廊、黄河上游、长江下游、闽江口、木兰溪下游及太行山南段等地。
目前国人死因1/4是癌症,癌症死因的1/4是胃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约半数死于胃癌。胃癌疗效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足够的治疗后90 %以上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或治愈,而很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5 %。因此,早发现是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可惜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为早期者仅占10%以下,日本约60%,差距相当大;主要因为日本坚持定期体检,我国患者多因不适就诊,而胃癌患者大多数到了中晚期才有症状。
危险因素
1、患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6)胃镜活检病理类型: 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如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甚至被认为是早期癌;②胃间变则癌变机会多;③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2、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规律、吃饭快速、喜高盐/热烫食品,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隔夜菜,喜食烧烤的红肉、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
3、长期酗酒及吸烟:酒精可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
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5、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6、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7、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地质为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Ca/SO4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粘膜。硒和钴也可引起胃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
4.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上海2007年前列腺癌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经从第3位跃居首位,并在男性十大肿瘤排名中由原来的第9位迅速上升至第5位。据预测,10年后,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排行将晋升至前三位。
危险因素
目前总结出与前列腺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绝对危险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在小于45岁的男性中非常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基本上,在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陡增至70%。
(2) 家族史:当家族中有直系男性亲属患前列腺癌时,该家族中男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直系男性亲属一般指父亲和兄弟。如果亲属中有1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那么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群高1倍;如果有2个,将会高3倍。
(3) 前列腺内出现细胞异常的病理改变:患有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男性,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细胞生长形态的异常,虽并不属于癌,但往往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只是尚未检测出。
2. 相对危险因素:
(1) 饮食:一些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含有高动物脂肪食物的男性也是前列腺癌的易发人群,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从32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前列腺癌死亡率与总脂肪摄入量有关。而平时饮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患病概率较低。
(2) 雄激素水平: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诱因之一。雄激素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
中国居民前列腺癌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以及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中国人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吃青绿蔬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5.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预计将有230480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疾病介绍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危险因素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6.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但因卵巢癌致死者,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它所患的肿瘤可能是良性或恶性。 因卵巢癌临床早期无症状,鉴别其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卵巢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30%, 卵巢大多数已扩散到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盆腔各器官,所以卵巢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确是一大难题。多年来专家们对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临床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案进行了许多的探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就国内外临床资料统计,其五年生存率仅25%~30% 。卵巢癌是相对常见的病,大约有1.4%的女性会患上这种病。但是如果发现得早,90%的病人都能活下来;发现得迟,癌细胞扩散到卵巢,存活率就低于30%。
危险因素
1、环境因素 工业发达国家及上层社会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中卵巢癌高胆固醇有关。另外,电离辐射及石棉、滑石粉能影响卵母细胞而增加旅发卵巢癌的机会,吸烟及维生素A、C、E的缺乏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2、内分泌因素:卵巢癌多发生在未产妇或未育妇,妊娠对卵巢癌似有对抗作用,认为每日排卵所致卵巢表现上皮反复披损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另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并发卵巢癌,此三种疾病都对此激素有依赖性。
3、遗传和家族因素:约20-25%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癌瘤患者。
卵巢癌好发于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妇女,如月经初潮推迟、绝经期提前、痛经、独身、不育、人工流产频繁和有家族史的人群。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年龄越高,发病越多。一般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20岁以下发病较少。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有人统计,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70%。有人分析发现A型血者卵巢癌发病率高,O型血者的发病率较低。精神因素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性格急躁,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宿主免疫监视系统受损,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卵巢对香烟也很敏感,每天吸20支香烟的妇女,闭经早,卵巢癌发病率高。经常接触滑石粉、石棉的人患卵巢癌的机会较多。很多妇女喜欢在洗浴后在外阴部、大腿内侧、下腹部、腋窝等处撒上爽身粉。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理检查发现,约有75%的卵巢癌患者,由其组织切片中可见到2微米左右的滑石粉粒子,这充分证实大多数卵巢癌患者都有会阴部接触滑石粉多年的历史。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痱子粉、去汗分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棉,它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
7.结直肠癌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中,结直肠癌患者在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同时,其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在西方发达国家,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位恶性肿瘤。不同国家的发病率相差60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发病多在60~70岁,50岁以下不到20%。年轻人结直肠癌应排除先前存在的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或
家族性结直肠癌。男女之比为2:1。
危险因素
(1) 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在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包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3) 息肉:直肠癌的发病与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较多。
(4) 慢性炎症刺激: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演变,且癌变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预后较差;有关资料统计,肠癌的病人中,患结肠炎的发病率比未患结肠炎的高8~10倍。
此外,肿瘤的发生,还与精神因素、年龄、内分泌因素、环境应激能力、气候因素、免疫功能失常及病毒感染等有密切关系,但尚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直肠癌。
8.胰腺癌
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也就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细胞。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神经内分泌癌,就是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得的那种癌,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程比较长,治疗方式与常见的胰腺癌也有所不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就是我们常说的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
危险因素
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唯一得到共识的是吸烟,烟民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以上。其他方面,比如所谓的“三高”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会对胰腺癌的发生起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香港的艺人沈殿霞。50岁以上,长期吸烟、饮酒,有“三高”饮食习惯,以及慢性胰腺炎等传统上认为的高危人群应该高度重视,但这些人群以外者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警惕:第一,腰背部疼痛,消化不良,甚至出现黄疸;第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血糖异常升高,或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第三,短期内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下降。
9.食管癌
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正因为如此,一些食管癌可以早期发现并可完全治愈。对于吞咽不畅或有异物感的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便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危险因素
食管癌象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虽然有基因的变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众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但长期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元凶。目前认为,引起食管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进食含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如喜欢腌制酸菜)或霉变食品、长期喜进烫食(如潮汕人食管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长期喝功夫茶有关)、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等。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
10.肾癌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男女之比约为2:1,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得到了及时诊断。不吸烟及避免肥胖是预防肾癌发生的重要方法。
危险因素
1.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
2.肥胖和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发病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3.职业:有报道长期接触金属镉、铅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4.放射:长期暴露于某种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5.遗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①VHL(视网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综合征;②遗传性乳头状肾癌;③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④BHD综合征(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
6.饮食因素: 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肾癌危险性的食品及药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利尿剂及红藤草又名“千根”等。
7.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因此透析超过 3 年者应每年 B 超检查肾脏。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癌。肾癌患者中 14% 患有糖尿病 , 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 5 倍。
11.喉癌
喉癌是来源于喉粘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喉癌为喉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本癌的发生与吸烟、酗酒、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喉癌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1~5%,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窦癌,居第三位。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按癌肿所在部位分成三个不同类型:(一)声门上型(二)声门型(三)声门下型。喉癌的分期:I期、II期、III期、IV期。
危险因素
(1)吸烟:烟草燃烧可产生烟草焦油其中苯芘可致癌;且烟草的烟雾可使纤毛运动停止或迟缓,粘膜充血水肿,使上皮增生变厚和鳞状化生,成为致癌基础
(2)饮酒过度:长期刺激粘膜可使其变性而致癌。吸烟与 饮酒共同存在时 ,可发生相加重叠致癌作用。
(3)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喉炎或呼吸道炎症
(4)空气污染: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生产性工业粉尘如铬砷的长期吸入易致喉癌
(5)病毒感染:与癌的产生关系密切一般认为病毒可使细胞改变性质发生异常分裂;病毒可附于基因上传至下代细胞发生癌变。HPV-16、18已被认为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6)癌前期病变:喉部角化症和喉部良性肿瘤如喉乳头状瘤反复发作可发生癌变
(7)放射线:用放射线治疗颈部肿物时可致癌
(8)性激素:有关实验表明喉癌病人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
12.鼻咽癌
鼻咽癌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是鼻塞、鼻涕流血、头痛、耳鸣;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复视及颈淋巴结肿大。目前该病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
危险因素
(1) EB病毒感染。
(2) 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含量较高发区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也有报道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有关。
(3)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高的鼻咽癌的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只需一滴血检测12种肿瘤,可提前3~5年发现肿瘤
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只需一滴血就能查到是否患有肿瘤。蛋白指纹图谱技术,是通过检测血清蛋白质变化和不同蛋白质含量,绘制成蛋白指纹图谱。之后,通过计算机软件与正常人、良性疾病和癌症病人的指纹图谱库对照,进而快速发现潜在的癌症患者,一般可提前3~5年对人体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预警。 与常用的CT、核磁共振等方法相比,该技术除用于健康人群定期检测、各种肿瘤早期诊断外,还可用于癌症患者治疗过程的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和监控复发等。但是,目前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并不能取代传统诊断肿瘤的影像和免疫检测技术,它是肿瘤诊断技术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SELDI技术检测肿瘤标记物一览表
序号 |
肿瘤 |
生物标记物 |
敏感性(%) |
特异性(%) |
参考文献 |
1 |
肝癌 |
17种 |
97 |
91 |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7;1266–1271 |
2 |
肺癌 |
SAA |
96 |
90 |
Lancet 2006; 368: 1012–21 |
3 |
胃癌 |
4种 |
93 |
91 |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2006;176–180 |
4 |
前列腺癌 |
3种 |
83 |
97 |
CancerResearch July.1,2002;3609-3614 |
5 |
乳腺癌 |
3种 |
93 |
91 |
Clinical Chemistry 2002;1296–1304 |
6 |
卵巢癌 |
5种 |
100 |
95 |
Lancet Feb. 16,2002;359: 572-77 |
7 |
结直肠癌 |
calgranulinB |
|
|
Electrophoresis 1999;20:2100-2110 |
8 |
胰腺癌 |
HIP/PAP-I |
75 |
87 |
CancerResearchMarch15,2002;1868–1875 |
9 |
食道癌 |
Cytokeratin1
Annexin1 |
92 |
87 |
MolCarcinog 2000;27:158-165 |
10 |
肾癌 |
SM22-alpha
CHA1 |
80 |
82 |
Electrophoresis 2001;22:2898-2902 |
11 |
喉癌 |
3种 |
87 |
90 |
J Clin Otorhinolaryngol Sep2006;20-18 |
12 |
鼻咽癌 |
3种 |
92 |
96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9;28:85 |
联系人:陈国良 13971197847 13391570775
北京伯奧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Beijing Biock Bio-Technology Co.,Ltd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院中国农业科学院57号 100193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57,No.2 Yuanmingy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China 100193
Tel:400-600-7375
Web: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