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疼痛神经机制:前额叶氧合的fNIRS研究

2025-07-18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8

背景介绍
瑞士伯尔尼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团队于 2025 年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了题为《Prefrontal oxygenation during experimental pain in adolescents engaging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首次在较大样本量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群体中,探索实验性疼痛处理与前额叶脑氧合的关联,为理解 NSSI 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图1. 文章信息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故意自伤身体组织而无自杀意图,其终身患病率高达 17.2%,且 60% 的住院青少年患者存在 NSSI 行为。NSSI 不仅是自杀企图的预测因子,还与边缘性人格障碍、慢性心理痛苦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疼痛体验在 NSSI 的发生和维持中起核心作用,目前存在多种理论假说:
1.   疼痛镇痛假说:NSSI 者痛觉敏感性降低,更易实施自伤
2.   习惯化假说:反复自伤导致疼痛敏感性下降,而非先天特质
3.   疼痛发作假说:通过生理疼痛缓解情感痛苦并成为一种应对机制
4.   疼痛缓解假说:自伤后身体疼痛的消退可能起到奖赏性的缓解作用

研究问题和目的
尽管这些假说得到部分研究支持,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前额叶皮层(PFC)在疼痛的认知 - 情感处理中起核心作用,而 fNIRS 作为便携式神经影像技术,适合动态监测青少年疼痛处理中的脑氧合变化。既往研究常常聚焦于静息态脑活动,缺乏对 NSSI 患者疼痛处理动态神经响应的直接观察。该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讨 NSSI 青少年在实验性疼痛中前额叶氧合的特征及其与疼痛感知的关联。

研究方法
被试
NSSI患者:154 名青少年 NSSI 患者(过去 12 个月内≥5 次自伤事件),平均年龄 15.02 岁,88.96% 为女性。
对照组:48 名健康青少年,平均年龄 14.77 岁,97.92% 为女性。
两组在年龄、性别、BMI 等基线特征上无显著差异。

实验设计
为了评估疼痛敏感性,研究人员采用热痛刺激范式,使用了 AHP-1800CPV 热板装置,并设置温度从 32°C 以 1°C/13.3 秒的速率线性升至 50°C。参与者将非优势手置于热板,同时记录三项疼痛指标:
疼痛阈值:首次感知疼痛的温度 / 时间;
疼痛耐受值:无法忍受疼痛的温度 / 时间;
疼痛强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 0-100)连续报告。

fNIRS 数据采集与处理
研究人员采用了 8 通道 OctaMon (Artinis,荷兰) 头带并佩戴在被试前额叶(覆盖背外侧和内侧 PFC),光极间距35mm,采样率为50Hz,记录氧合血红蛋白(HbO)、脱氧血红蛋白(HbR)和总血红蛋白(HbT)。数据放入MATLAB 中作预处理,包括小波变换校正运动伪影、低通滤波(>0.5Hz)、再通过修正比尔 - 朗伯定律转换为血红蛋白浓度,最终降采样至 1Hz。

统计分析
线性混合模型:以疼痛阶段(基线、疼痛阈值、疼痛耐受)为自变量,校正基线后的氧合血红蛋白(HbO,当脑区活动增加时,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量供应增加,HbO上升),脱氧血红蛋白(HbR,反应大脑代谢活动,当脑局部神经活动增加时,HbR 浓度下降),总血红蛋白( HbT,HbO与HbR总和)为因变量,分析组内和组间差异;
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疼痛强度与前额叶氧合的关联,以及 NSSI 频率(过去 6 个月自伤次数)的调节作用;
探索性分析:通过 t 检验和非参排列( permutation )检验比较组间各时间点的 fNIRS 信号差异。

关键实验结果
随着疼痛刺激增强,两组前额叶 HbO 均呈现 “基线>疼痛阈值>疼痛耐受” 的递减趋势(图1),HbR 和 HbT 则随疼痛增强而增加,提示血流动力学补偿机制。

permutation 检验未发现NSSI 组与对照组在前额叶氧合的疼痛评估阶段变化模式上的显著差异。疼痛强度评分(VAS)与 fNIRS 信号无显著关联,且组间无交互效应。
按前额叶内侧 / 外侧分区域分析,结果与整体一致,未发现组间差异。NSSI 频率(过去 6 个月)仅对侧前额叶 HbO 从阈值到耐受的下降幅度有微弱影响,但效应量小。
 
 
图2. 疼痛刺激下前额叶氧合动态变化: a. 实验设计与疼痛阶段划分; b. 全样本(N=202)的 HbO 与 HbR 变化; c.NSSI 患者(n=154)的 HbO 与 HbR; d.健康对照(n=48)的 HbO 与 HbR

讨论,结论与推理
HbO 随疼痛增强而降低,与部分成人研究一致,可能反映前额叶皮层在疼痛注意力分配中的抑制作用(默认模式网络失活),但与另一些热痛研究的 HbO 升高结果矛盾,可能与刺激方式(热板 vs. thermode)或样本年龄有关。该研究未发现组间前额叶氧合差异,挑战了 “疼痛镇痛假说”,提示 NSSI 患者的疼痛处理异常可能不局限于前额叶,或与其他脑区(如边缘系统)有关。

该研究可能提示,单纯针对前额叶疼痛调节的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 NSSI 疗效有限,需结合外周生理指标(如自主神经反应)开发多模态干预策略,靶向疼痛 - 情绪调节的核心神经环路。

原文链接
Ines Mürner-Lavanchy, Han-Tin Kao, Silvano Sele, Julian Koenig, Michael Kaess,Prefrontal oxygenation during experimental pain in adolescents engaging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5.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4.10.076

研究团队介绍
Ines Mürner-Lavanchy:瑞士伯尔尼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大学医院、巴塞尔大学心理学系;Han-Tin Kao、Silvano Sele:瑞士伯尔尼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与心理治疗大学医院;Julian Koenig: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及大学医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等部门;Michael Kaess(通讯作者):瑞士伯尔尼大学相关医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系等。

关于维拓启创
维拓启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脑科学、康复工程、人因工程、心理学、体育科学等领域的科研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致力于将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带给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方案和服务,协助用户的科研工作,持续提升使用体验。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