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研究的隐秘战场上,荷瘤鼠无疑是身负特殊使命的“功臣”。它们体内承载着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为科学家们寻找抗癌良策开辟了至关重要的实验通道。然而,肩负重任的它们,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管理上却比普通小鼠“娇贵”许多。当好它们的“肿瘤保镖”,需要攻克哪些特殊难题?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Q:荷瘤鼠的饲养环境有什么特殊要求?
● 给荷瘤鼠提供比普通小鼠更宽敞的笼具,避免瘤体因空间狭小而频繁摩擦笼壁,导致破损、感染和额外的疼痛。
● 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必不可少。
● 使用吸水性好、粉尘少、柔软舒适的垫料,并增加更换频率,保持笼内干燥清洁。
Q:长出来的肿瘤,为什么会消退?
● 可能前期观察到的不是肿瘤只是鼓包,一定时间后就消退了。
● 肿瘤长的太快血供不足导致的肿瘤消退,可以尝试调整细胞剂量和接种部位。
● 炎症反应导致肿瘤细胞被小鼠自身吸收,继续观察几周看肿瘤细胞吸收之后是否还能长起来。
● 细胞系原因,细胞系如果有污染,后期的生长能力会下降,小鼠的免疫系统会消除肿瘤的生长。
● 与小鼠的免疫缺陷程度相关,该现象是肿瘤和免疫平衡的关系,可以尝试更换免疫缺陷程度更高的小鼠。
Q:荷瘤鼠实验需要记录哪些信息?
1、每日观察: 每天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对所有荷瘤鼠进行仔细的健康和行为观察,重点评估:
● 精神状态、活动性、被毛状况
● 食欲、饮水量
● 呼吸是否困难
● 肿瘤状况
● 体重变化
● 排泄是否正常
2、定期监测肿瘤大小和形态
● 标准测量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垂直测量两个最大垂直径
● 计算体积公式:1/2×长径×短径^2
3、每只荷瘤鼠的“档案”必须详尽清晰
● 精确的接种日期、肿瘤细胞系类型、来源、接种位置、每次测量的详细数据、小鼠体重变化、观察到的任何异常情况以及安乐死的具体日期和原因等。
荷瘤鼠小小的身躯承载着人类攻克肿瘤的宏大梦想,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这段特殊旅程中,给予它们最专业的守护和最人道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