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锌指核酸酶的组成、作用原理和优缺点

2025-08-04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32

锌指核酸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 DNA 结合蛋白,由两部分构成:
①锌指 DNA 结合域
来自真核转录因子,负责识别并靶向特定的 DNA 序列。锌指 DNA 结合域由三组锌指组成,每组锌指由大约 30 个氨基酸与一个锌原子相连,分别结合 3 bp 的 DNA 序列。
② DNA 切割域
来自 FokI 限制性内切酶,它以二聚体的形式执行其功能,分别靶向不同的 DNA 链,非特异性切割 5-7 bp 的间隔序列。在设计 ZFN 时可以对 FokI 进行突变,使之形成具有核酸酶活性的异源二聚体,可以增加其对 DNA 序列识别的特异性。

如图所示,一对串联的锌指 DNA 结合基序将 FokI 的两个亚基引导至特定基因组位点,对目的 DNA进行切割产生 DSB。需要注意的是,锌指核酸酶的合成和组装程序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ZFN 结构示意图

优点
  1. 早期实用性:作为首个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为后续技术(如 TALEN、CRISPR)奠定了基础。
  2. 一定特异性:相比早期的随机突变技术,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编辑。
缺点
  1. 设计难度高:锌指与 DNA 的结合存在 “上下文依赖”—— 单个锌指的识别受相邻锌指影响,难以通过简单规则设计,需大量筛选验证。
  2. 脱靶风险:部分 ZFNs 可能结合非目标序列,导致脱靶切割,引发基因突变风险。
  3. 构建复杂:筛选高效、特异的 ZFNs 耗时费力,成本较高。
  4. 适用范围有限:并非所有 DNA 序列都能找到对应的锌指组合,靶向灵活性较低。
目前 ZFNs 的应用已大幅减少,但在部分领域仍有一席之地:
  • 少数基因治疗公司(如 Sangamo Therapeutics)仍在推进基于 ZFNs 的临床试验(如血友病治疗);
  • 其 “蛋白 - DNA 识别 + 核酸酶切割” 的设计思路,为后续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ZFNs 开启了精准基因编辑的时代,虽被更高效的技术替代,但其在基因编辑技术发展中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视。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