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斜向光热显微镜实现活体亚微米分辨率的高灵敏度红外光谱成像

2025-11-2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123

红外光谱成像在活体研究中面临灵敏度低和分辨率差的挑战,尤其是在反射模式下。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斜向光热显微镜(Oblique Photothermal Microscope, OPTM),实现了活体亚微米分辨率的高灵敏度红外光谱成像。传统光热测量仅通过光圈捕获少量探针光子来提取光热信号,而OPTM采用差分分裂检测器放置在样品表面,收集更多光子并通过平衡检测抑制激光噪声。凭借其提升的灵敏度,OPTM能够在无光损伤条件下对皮肤进行低剂量红外成像。实验展示了小鼠和人类皮肤下层代谢标记物的深度分辨活体成像,并追踪了局部药物在皮肤内的分布。OPTM为活体原位分子分析提供了一个高灵敏度成像平台。

本论文的重要发现者包括Mingsheng Li、Sheng Xiao、Hongli Ni、Guangrui Ding、Yuhao Yuan、Carolyn Marar、Jerome Mertz和Ji-Xin Cheng。他们共同发表的论文“Ultrasensitive in vivo infrared spectroscopic imaging via oblique photothermal microscopy”于2025年7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

重要发现
01技术原理与仿真结果
斜向光热显微镜(OPTM)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检测策略的变革。传统中红外光热(MIP)显微镜在反射模式下使用光圈过滤后向散射光子,导致光子收集效率低。OPTM则通过将差分分裂检测器直接置于样品表面,收集斜向传播的探针光子,从而大幅提升信号捕获能力。仿真结果显示,OPTM的光子收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约500倍,同时通过平衡检测将激光噪声抑制12倍。这种设计利用光热调制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生成光热相位梯度信号,作为分子敏感性的高效读出机制。

OPTM仪器设计包括脉冲红外激光和连续波可见激光作为泵浦和探针源,通过反射中继光学和反射物镜减少色差。信号处理流程将分裂检测器的输出分为AC和DC成分,通过锁相放大和向量运算生成光热相位梯度图像和吸收图像,实现实时分子成像。

02实验验证与活体应用
在散射介质中成像10微米PMMA微粒的实验验证了OPTM的原理。结果显示,光热相位梯度图像的信噪比达到417,比传统求和图像提升13倍,证实了OPTM在复杂环境中成像的优越性。光谱分析表明,OPTM能选择性识别C=O键振动,突显其分子特异性。

活体小鼠皮肤成像展示了OPTM在生物医学中的潜力。通过多光谱成像,OPTM区分了脂肪细胞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脂质酯,其信噪比优于传统MIP显微镜8倍。深度分辨成像揭示了皮肤不同层(如角质层、表皮层)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布,分辨率达亚微米级。

药物追踪实验进一步凸显了OPTM的应用价值。对局部施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活体小鼠皮肤进行深度成像,结合LASSO光谱解混算法,量化了药物在毛囊中的递送效率。结果显示,BPO主要通过毛囊开口渗透,但效率低于30%,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新见解。

人类皮肤成像实验证实了OPTM的临床适用性。在志愿者前臂皮肤中,OPTM无创可视化了代谢标记物和药物分布,展示了其在健康诊断和透皮药物监测中的前景。OPTM通过斜向光热检测机制,实现了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活体红外成像。其技术优势包括提升的光子收集效率、有效的噪声抑制以及深度分辨能力,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

创新与亮点
01突破成像难题
OPTM解决了活体红外光谱成像的两大核心难题:灵敏度和分辨率不足。传统技术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声红外显微镜受限于衍射极限和光子衰减,无法在活体中实现微米级成像。OPTM通过斜向检测策略,将光子收集效率提升500倍,噪声抑制12倍,打破了活体应用的壁垒。其亚微米分辨率克服了红外波长的衍射限制,使纳米级化学可视化在活体中成为可能。

02新技术优势
OPTM的创新点在于将相位梯度信号作为光热对比度的读出机制。与传统依赖后向散射光子的方法不同,OPTM测量光热引起的折射率变化,生成差分信号,从而增强弱散射体的检测能力。这种设计不仅适用于皮肤成像,还可扩展至其他组织,如大脑切片,展示了其平台技术的通用性。此外,OPTM支持视频速率成像和三维层析,为动态生物过程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03生物医学价值
在生物医疗领域,OPTM实现了无标记分子成像,避免了荧光标记的干扰。其应用包括代谢疾病标记物可视化、药物递送效率评估以及皮肤癌相关脂质成分分析。例如,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追踪揭示了药物在毛囊中的渗透路径,为痤疮治疗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OPTM的非侵入性特性使其在临床诊断和个性化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有望推动透皮药物开发和实时健康监测。

总结与展望
OPTM技术通过斜向光热检测机制,显著提升了活体红外光谱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为分子级生物医学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其创新性体现在光子收集效率的优化和噪声抑制策略上,成功应用于小鼠和人类皮肤的代谢标记物成像及药物追踪。未来,通过使用更长波长的探针光源,OPTM有望进一步增加穿透深度,扩展至更复杂的组织成像。此外,结合计算重建方法如希尔伯特变换,可以提升图像质量,减少伪影。OPTM作为一个平台技术,不仅限于中红外窗口,还可适配于其他光热显微镜系统,推动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翻译中的广泛应用。总之,OPTM代表了活体分子成像的重要进展,有望在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论文信息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
Li M, Xiao S, Ni H, Ding G, Yuan Y, Marar C, Mertz J, Cheng JX. Ultrasensitive in vivo infrared spectroscopic imaging via oblique photothermal microscopy. Nat Commun. 2025 Jul 2;16(1):6065.

DOI:10.1038/s41467-025-61332-w.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