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利用双因子技术稳定血管再生并改善心梗后心功的研究

2025-03-10     来源:本站     点击次数:508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MI)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导致心肌细胞永久性损伤和心脏功能受损。尽管药物治疗和介入技术降低MI后的死亡率,但恢复心脏正常功能仍面临挑战。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旁分泌作用和再生潜力,成为治疗MI的新希望。人脂肪来源的干细胞(hADSCs)因其易获取、低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研究热点。然而,MI后的恶劣微环境限制hADSCs的存活和功能。

基于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付炜教授团队近期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Enhanced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with VEGFA and bFGF mRNA promote stable vascular regeneration and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相关文章。
 

文中阐述了采用化学合成的修饰modified message RNA (modRNA)技术对hADSCs进行基因修饰,促使其高效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这两种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抗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结果证实经VEGFA和bFGF mRNA增强的hADSCs可促进稳定血管的再生以及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脏传导紊乱并提高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研究方法:
文中采用电标测系统(Electrical Mapping)检测MI后15分钟和4周的左心室电传导的变化。分析传导时间(CT)、传导速度(CV)和非均匀性指数,评估正常组、心肌梗死手术组及治疗干预组电整合能力及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
1. 在hADSCs中高效转染modRNA

研究通过GFP报告基因验证修饰信使RNA(modRNA)在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中的转染效率,结果显示转染24小时后效率达82.93%,且GFP表达持续至少5天,同时未显著影响细胞活力。进一步实验表明,转染VEGFA和bFGF modRNAs的hADSCs在前2天快速分泌目标蛋白,并持续表达超过5天,但第7天时表达显著减少。ELISA检测证实,转染组的蛋白分泌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modRNA能够高效转染hADSCs并快速稳定表达目标蛋白。
 

图1. modRNA在hADSCs中的转染效率

2. modRNA修饰的hADSCs分泌蛋白的体外功能
研究评估VEGFA和bFGF modRNA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管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VEGFA或bFGF modRNA的hADSCs显著促进HUVECs管状结构形成和迁移,且双基因转染组(hADSCsdual)效果最佳。此外,在缺氧条件下,转染VEGFA或bFGF modRNA显著抑制H9C2细胞凋亡,其中bFGF modRNA的抑制作用更强。同时,转染组条件培养基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hADSCsdual组效果最为显著。


图2. modRNA转染的hADSCs的体外生物学功能

3. hADSCsdual在体内改善MI后的心脏功能
研究评估modRNA转染的hADSCs在MI治疗中的潜力。实验显示,MI后大鼠心脏功能显著下降,而hADSCs移植后主要分布于心脏,且未引起明显病理改变,表明其安全性良好。ELISA检测发现,hADSCsdual组在移植后72小时内VEGFA和bF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MI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MI后2周和4周,hADSCsVEGFA组和hADSCsdual组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其中hADSCsdual组效果最佳,LVEF和LVFS显著提升。研究表明,modRNA修饰的hADSCs,尤其是hADSCsdual,在改善MI后心脏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治疗潜力。


图3. hADSCs移植后心脏功能的恢复

4. hADSCsdual在体内促进MI后左心室电传导
研究评估MI手术及治疗干预后左心室电传导的变化。结果显示,MI后15分钟和4周时,MI组的电传导紊乱,电活动离散度显著增加。到第四周时,接受hADSCsVEGFA、hADSCsbFGF或hADSCsdual治疗的大鼠电传导更有序,电活动离散度降低。定量分析表明,MI后传导时间(CT)延长,传导速度(CV)降低,传导离散度增加;而治疗后CT缩短,CV增加,传导离散度降低。hADSCsdual组的左心室传导参数改善最显著,表明其作为一种新治疗方法在改善左心室电传导方面具有治疗潜力。

图4. hADSCs移植后左心室电传导功能的恢复

5. hADSCsdual减少心脏纤维化并保留心室壁厚度建模4周后,HE和Masson染色显示,hADSCsdual组大鼠心脏再生组织比例增加,左心室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壁厚度保持良好。Vimentin染色表明,hADSCsdual组梗死区浸润性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结果表明,hADSCsdual减少心脏纤维化,缓解心室重构,并抑制MI引起的心肌损伤进展。


图5. MI及治疗后大鼠心室形态学分析

6. hADSCsdual减少梗死区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研究hADSCs 体内植入效果,发现多数聚集在梗死区及边缘区,预处理VEGFA和/或bFGF modRNA的hADSCs在梗死区的存活率显著更高。TUNEL染色显示,hADSCsdual组凋亡细胞比例显著低于hADSCsLuc组。Ki-67染色证实,hADSCsdual显著促进梗死区细胞增殖。免疫染色发现,少量细胞共表达cTnT和Ki-67,但具体细胞类型难以确定。


图6. MI及hADSCs移植后梗死区的细胞凋亡与增殖

7.  hADSCsdual在体内促进稳定的血管再生
为验证hADSCsdual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进行CD31和α-SMA免疫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hADSCsdual治疗后梗死区血管数量显著增加,且hADSCsVEGFA优于hADSCsbFGF,表明VEGFA在血管再生中起关键作用。hADSCsdual组MI区新生血管共表达CD31和α-SMA,表明形成成熟血管,且边缘带毛细血管和成熟血管密度显著增加。
 

图7. 移植4周后梗死区和边界区新生血管形成

研究证明过表达VEGFA和bFGF的hADSCs在MI大鼠模型中的治疗潜力。具体而言,心内注射这些修饰的hADSCs能够促进稳定的血管再生,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和电传导(图8)。本研究报道一种结合干细胞疗法和mRNA技术修复受损心肌的方法,提出一种全面治疗MI的新策略。


图8. 细胞工程建模示意图,以及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饰RNA增强的心肌细胞内注射递送hADSCS作为心肌梗死恢复的新型治疗方法的示意图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