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摘要:肝素生物测定中的抗 Ⅱa 因子测定法,是基于肝素对凝血因子 Ⅱa(即凝血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定量检测肝素(尤其是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生物活性的关键方法,其核心优势是直接反映肝素的抗凝生物效应(而非单纯化学含量),是临床监测和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提升试验效率,本方案采用了Pipetty电动移液器,核心优势集中于提升操作精度与效率、降低人为误差,精准度高,通过电动驱动系统实现 0.1μL 级增量调节,避免手动按压力度不均导致的移液偏差;支持连续分液模式,批量处理 96 孔板等样本时效率较手动提升 3 倍以上;机身体积小重量轻,可降低长时间操作疲劳感,同时兼容多种规格吸头,适配不同实验试剂需求,全方位保障实验结果可靠性与操作便捷性。
方案详情:
一、实验原理
该方法核心是基于肝素对凝血因子 Ⅱa(凝血酶)的间接抑制作用定量其生物活性。肝素本身无直接抑酶活性,需先与血浆中抗凝血酶(AT)结合,诱导 AT 构象改变并激活,形成的 “肝素 - AT 复合物” 对 Ⅱa 因子亲和力显著提升,可快速结合 Ⅱa 因子形成三元复合物,使其失去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凝血功能。实验中加入已知量的 AT 和 Ⅱa 因子,肝素浓度越高,被抑制的 Ⅱa 因子越多,剩余 Ⅱa 活性越低。通过加入特异性发色底物,剩余 Ⅱa 因子可水解底物产生有色产物,其吸光度与剩余 Ⅱa 活性正相关。借助肝素标准品绘制 “吸光度 - 浓度” 标准曲线,即可反推出待检样本中肝素的生物活性浓度,直接反映其抗凝效应。
二、
实验准备
1、设配和材料
① Pipetty电动移液器MSIC01-03-20,MSIC01-03-250;
② 恒温水浴箱 37℃±0.5℃;
③ 酶标仪;
④ 离心管、96 孔酶标板(平底,透明);
⑤ 涡旋振荡器。
2、试剂和材料
①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聚乙二醇6000缓冲液;
② 抗凝血酶溶液;
③ 凝血酶溶液;
④ 发色底物溶液;
⑤ 肝素标准品;
⑥ 供试品。
三、实验步骤
1、制备供试品溶液与稀释液:按供试品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T),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聚乙二醇6000缓冲液(pH8.4),制成4个不同浓度的溶液,相邻两浓度之比值(r)应与标准品相等,供试品与标准品各剂量组的反应值应相近。
2、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S)系列溶液或供试品(T)系列溶液及上述缓冲液(B),按B1、S1、S2、S3、S4、T1、T2、T3、T4、T1、T2、T3、T4、S1、S2、S3、S4、B2的顺序,试用Pipetty电动 移液器,设置连续分液模式,依次向酶标板各孔中分别加入20μL的上述溶液,每个浓度做三个复孔;
3、使用连续分液模式,每孔加入20μL的抗凝血酶溶液,混匀模式,自动混匀,37℃平衡2分钟;
4、再加入凝血酶溶液20μL,自动混匀,37℃平衡2分钟;
5、再加入发色底物溶液20μL,自动混匀,37℃准确保温2分钟后,再精密加入50%醋酸溶液20μL,终止反应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四、结果判定
1、用酶标仪在405nm的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B1、B2两孔的吸光度不得有显著性差异。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品系列溶液(或供试品系列溶液)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分别作线性回归,按生物检定统计法(通则1431)中的量反应平行线原理4.4法实验设计,计算效价及实验误差。
2、本法的可信限率(FL%)不得大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