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检测肝素抗凝活性,为提升实验室液体处理的精准性与效率,引入 Pipetty 电动移液器。依托其专利温度控制技术,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校正手部热量导致的误差,完美适配高精度实验需求。笔式操作设计大幅降低手部劳损,避免腱鞘炎风险。一键连续分液功能可将重复移液时间缩短 1/2 至 2/3,且适配主流品牌吸头,无需额外采购成本。该设备能消除人工操作差异,保障实验重复性,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为科研质量与人员体验双重赋能。
方案详情:
一、实验原理
肝素凝血时间测定(兔全血法)是体外评估肝素抗凝活性的实验方法,原理核心围绕肝素的抗凝机制展开:肝素可与抗凝血酶(AT)特异性结合,显著增强 AT 对凝血酶(Ⅱa 因子)、因子 Ⅹa 等关键凝血因子的抑制活性,进而阻断凝血级联反应,延缓血液凝固。将定量稀释的肝素与新鲜兔全血混合,在 37℃恒温条件下,观察血液从液态到凝固的时间。正常兔全血有固有凝血时间,加入肝素后,其凝固时间会随肝素活性 / 浓度升高而延长,通过对比可量化肝素抗凝效果,同时设生理盐水空白对照排除干扰。
二、
实验准备
1、设配和材料
① Pipetty电动移液器MSIC01-03-1000、MSIC90-001-10mL;
② 恒温水浴箱 37℃±0.5℃;
③ 离心管、96 孔酶标板(平底,透明);
④ 采血针。
2、试剂和材料
① 肝素标准品;
② 供试品;
③ 氯化钠注射液;
④ 兔血浆;
⑤ 枸椽酸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
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肝素标准品适量,按标示效价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使成每1mL中含100单位的溶液,分装于适宜的容器内,4~8℃贮存。
2、标准品稀释液的制备:试验当日,使用电动移液器,精密量取标准品溶液,按高、中、低剂量组(dS
3、dS
2、dS
1)用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成3种浓度的稀释液,相邻两浓度的比值(r)应相等;调节剂量使低剂量组各管的平均凝结时间较不加肝素对照管明显延长,一般以大于1.5倍空白血浆的凝结时间为宜。高剂量组各管的平均凝结时间,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其稀释液一般可制成每1mL中含肝素2~5单位,r为1∶0.7左右;
3、供试品溶液与稀释液的制备:按供试品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T),制成高、中、低(dT
3、dT
2、dT
1)3种浓度的稀释液。相邻两浓度之比值(r)应与标准品相等,供试品与标准品各剂量组的凝结时间应相近。
4、血浆的制备:迅速收集兔或猪血置预先放有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枸椽酸钠溶液与血液容积比为1∶9,边收集边轻轻振摇,混匀,室温下1500×g离心不少于15分钟(g为重力常数)。立即吸出血浆,并分成若干份分装于适宜容器内,低温冻结贮存。临用时置37℃±0.5℃水浴中融化,用两层纱布或快速滤纸过滤,使用过程中在4~8℃放置。
5、取管径均匀、清洁干燥的小试管若干支,使用Pipetty电动移液器,设置连续分液模式,每管加入一种浓度的标准品或供试品稀释液0.lmL,每种浓度3管。取刚抽出的兔血适量,分别注入小试管内,每管0.9mL,立即混匀,避免产生气泡,并开始计算时间。将小试管置37℃±0.5℃恒温水浴中,从动物釆血时起至小试管放入恒温水浴的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管的凝结时间。
四、结果判定
1、迅速将混匀后的试管放回 37℃恒温水箱,保持试管垂直静置,避免触碰。从计时开始,每隔 30 秒轻轻取出试管,缓慢倾斜 45°(动作轻柔,避免晃动),观察血液流动性:
若血液仍呈液态、可沿管壁流动,立即放回水箱继续观察;
若血液不再流动、管壁出现凝固絮状物(或形成半固体状),立即停止秒表,记录此时的时间(即为该浓度肝素的 “凝血时间”)。
2、本法的可信限率(FL%)不得大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