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Pipetty在动物布鲁氏菌病检测(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中的应用

2025-07-22     来源:广州程淇生物     点击次数:157

方案摘要:本方案聚焦 Pipetty 电动移液器在动物布鲁氏菌病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中的应用。通过其高精度移液功能,精准控制抗原、血清、补体等试剂用量,减少人为误差,降低假阴 / 阳性率,提升检测准确性。同时,利用连续分液模式,加速 96 孔板批量加样,效率有效提升,适配基层兽医站、海关等大量样品检测场景,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方案详情:
一、实验原理

布鲁氏菌病微量法补体结合试验基于抗原 - 抗体特异性结合与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原理。试验中,布鲁氏菌抗原与待检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会固定补体;若血清中无对应抗体,补体则与溶血素 - 绵羊红细胞复合物结合,引发溶血。通过观察微量反应体系(如 96 孔板)中是否溶血及溶血程度,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从而实现对动物感染情况的检测。该方法利用补体的桥梁作用,将抗原抗体反应转化为可观察的溶血现象,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准备
1、设配和材料

① 水浴锅(温控范围为 37 ℃~38 ℃和 54 ℃~64 ℃)。
② Pipetty电动移液器MSIC01-03-250和灭菌吸头。
③ 96孔U形聚苯乙烯板。
④ 稀释用器皿。
 
2、试剂和材料
① 稀释液:巴比妥缓冲液(1X)或不含巴比妥缓冲液。
② 绵羊红细胞悬液,除使用商品化绵羊红细胞外。
③ 布鲁氏菌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
④ 溶血素,在有效期内根据说明书标示效价使用。
⑤ 补体,每次补体结合试验时,应于当日测定补体效价。优先使用商品化冻干补体,也可使用新鲜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⑥ 抗原,在有效期内根据说明书标示效价进行使用。
⑦ 溶血标准比色管。
 
三、实验步骤
1、每次试验应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抗原、致敏红细胞和补体对照。补体结合试验各要素添加量和顺序见表5,具体操作按以下试验程序:
a) 血清样品稀释,96 孔板第 1、2排作为血清抗补体对照,血清稀释度为 1/2、1/4;从第3排到第8排血清样品稀释度分别为 1/2、1/4、1/8、1/16、1/32、1/64,按如下步骤操作:
1)使用Pipetty电动移液器,设置连续分液功能,在第1排每孔分别加 50μL稀释液,第 2、4、5、6、7、8排每孔分别加稀释液 25 μL,丢弃吸头;
2)在第1排每孔加 50 μL灭能血清,设置混匀模式,自动混匀后吸取 25μL,加入其后的第2排孔,混匀后弃去 25 μL;
3)从第1排孔混匀液体中先后各吸取 25μL,分别加入同列的第3排、第4排孔,混匀;
4)从第4排起倍比稀释,即从第4排孔吸取液体 25 μL,到同列第5排孔,混匀,以此类推到第8排;
5)第8排孔吸取 25 μL 液体弃去。
b)加抗原,除第1排、第2排外,上述每孔分别加工作量抗原 25 μL。
c)加补体,上述每孔分别加工作浓度补体 25 μL,轻轻混匀,置 4 ℃孵育过夜或 37 ℃孵育 30 min。
d)制备致敏红细胞,将 2.5%红细胞及溶血素等体积混匀至室温 20 min。
e)孵育,将孵育过夜的 96 孔板从冰箱取出置 37 ℃孵育 10 min。
f)加致敏红细胞,上述每孔加入 50 μL致敏红细胞,轻轻混匀,37 ℃孵育 30 min。
g)在室温条件下1000g离心5min~10 min,或者在 2℃~8 ℃放置 2h~3h让细胞自然沉降,观察判定。
  
四、结果判定
1、满足下列条件,试验成立:
阳性血清的抗补体对照、阴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抗补体对照、抗原对照和补体对照呈完全溶血反应,致敏红细胞对照是完全抑制溶血反应。
2、满足试验成立条件,将待检血清孔与溶血标准比色孔进行比色,记录结果,并按表6,将溶血抑制的百分比换算成标准的国际单位。结果判定标准:待检血清的溶血抑制程度>20 IU/mL判为抗体阳性。
 
 
相关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