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摘要:本方案主要阐述了 Pipetty 电动移液器在动物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实验(SAT)中的应用。其凭借精准的血清梯度稀释、抗原悬液添加功能,有效减少人为误差,保障反应体系比例恒定;自动吸排与混匀功能,确保抗原-抗体充分结合。同时,Pipetty电动移液器的连续分液模式提升检测效率,精度稳定,无需频繁校准,可有效保障体积精度,为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高效、可靠检测提供有力支持。
方案详情:
一、实验原理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实验(SAT)基于抗原 - 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用灭活布鲁氏菌菌体抗原与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37℃孵育后,若血清含特异性抗体(IgM、IgG 等),会与抗原表面脂多糖等抗原决定簇结合,通过桥联作用使抗原颗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或颗粒状凝集物,液体变澄清,以此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抗体,辅助诊断感染。
二、
实验准备
1、设配和材料
① 恒温培养箱。
② 振荡器。
③ 比浊仪。
④ Pipetty电动移液器1-250、5-1000量程和配套无菌吸头、玻璃试管及试管架。
2、试剂和材料
①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抗原。
② 布鲁氏菌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
③ 含 0.5% 苯酚的生理盐水。
④ 含 0.5% 苯酚的 10% 氯化钠溶液。
⑤ 参照比浊管。
三、实验步骤
1、对 牛(马、鹿、骆驼)血清进行稀释,每份血清用 4支试管,使用Pipetty电动移液器在第1管加 960 μL稀释液(含 0.5%苯酚的生理盐水),第2管~第4管各加入 500 μL稀释液,然后取待检血清 40 μL,加入第1管内,并混合均匀;取 500μL混合液加入第2管并充分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取混匀液 500 μL 弃去。
注:稀释完毕,血清从第1管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和1:200。
2、对 羊(猪、犬)血清进行稀释,每份血清用 4支试管;第1管加 920 μL稀释液(含 0.5% 苯酚的 10% 氯化钠溶液);第2管~第4 管各加入 500 μL稀释液;然后取待检血清 80μL,加入第1管内,并混合均匀;取 500μL混合液加入第2管并充分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取混匀液 500 μL 弃去。
注:稀释完毕,血清从第1管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和1:100。
3、用含 0.5% 苯酚的生理盐水稀释抗原到工作抗原。
4、分别取 500 μL稀释好的工作抗原,加入上述各孔已稀释好的血清中,设置自动混匀功能,一键混匀。注:牛(马、鹿,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和1:400:羊(猪,犬)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25、1:50、1:100和1:200。
5、完成上述加样后,将试管放置恒温恒湿培养箱,37 ℃孵育 18 h~24 h。
6、取出试管,与制备的比浊管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结果。
7、每次试验时均应设阳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对照和抗原对照。阴性血清对照和阳性血清对照的稀释与待检血清来源的动物种相同;抗原对照稀释到规定容量,取 500 μL,再加 500μL 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
8、凝集反应程度分为5个等级(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度判读):
a) ++++:菌体完全凝集和沉淀,液体 100% 清亮;
b) +++:菌体几乎完全凝集和沉淀,液体 75% 清亮;
c) ++:菌体有显著凝集和沉淀,液体 50%清亮;
d) +:有清楚可见的凝集和沉淀,液体 25% 清亮;
e) -:无凝集和沉淀,液体均匀浑浊。
9、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判定试验条件成立:
a)阳性对照血清出现完全凝集“++++”
b)阴性对照血清无凝集“-”
c)抗原对照无自凝“-”
四、结果判定
1、实验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对试验结果作出阳性、可疑、阴性的判定。
a)阳性结果:-牛、马、鹿、骆驼血清 1:100稀释,出现“++”及以上凝集;--猪、山羊、绵羊、犬血清 1:50 稀释,出现“++”及以上凝集。
b)可疑结果:--牛、马、鹿、骆驼血清 1:50 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猪、山羊、绵羊、犬血清 1:25 稀释,出现“++”以上凝集。对试验结果为“可疑”的动物,应于3周~4 周后重新采血检验,若为可疑,判为阳性。
c)阴性结果:待检血清出现“-”,即不出现任何凝集,判定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