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摘要:本方案围绕 Pipetty 电动移液器在动物布鲁氏菌病微量法中的应用展开。通过其高精度移液功能,精准控制关键试剂添加量,显著降低假阴性与假阳性率;连续分液模式可实现 96 孔板快速操作,使加样效率提升 70%;Pipetty 电动移液器的应用,有效解决传统手动移液的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为基层兽医站、海关口岸等机构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微量法检测,提供高效、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方案详情:
一、实验原理
布鲁氏菌病微量法检测基于抗原 - 抗体反应原理。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抗原与待检动物血清中的布鲁氏菌抗体相遇,若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便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通过观察凝集反应的程度和结果,结合阳性、阴性对照,判断待检动物血清中是否含有布鲁氏菌抗体,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病 。
二、
实验准备
1、设配和材料
① 恒温培养箱。
② 振荡器。
③ Pipetty电动移液器1-250、5-1000量程及配套吸头、96 孔U形反应板。
④ 薄膜、湿盒(带盖子长方形容器,底部铺一层湿纱布或湿水纸)。
2、试剂和材料
①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抗原。
② 布鲁氏菌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
③ 含 0.5% 苯酚的生理盐水。
④ 含 0.5% 苯酚的 10% 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
1、将牛(马、鹿、骆驼)血清稀释,每份血清用4个连续的U形孔;使用Pipetty电动移液器在反应板的第1孔加 192μL稀释液(含 0.5%苯酚的生理盐水);设置连续分液模式,在第 2孔~第 4孔等量加入100μL稀释液;取待检血清8μL,加入第1孔,使用自动混匀模式,一键混匀;从第1孔吸取 100μL,混合液加入第2孔自动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孔,从第4孔弃去混合液 100μL。
注:稀释完毕,血清从第1孔至第4孔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和1:200。

2、对羊(猪、犬)血清进行稀释,每份血清用 4个连续的U形孔,在反应板的第1孔加184μL,稀释液(含 0.5%苯酚的 10% 氯化钠溶液),第 2孔~第 4孔等量加入100μL稀释液;取待检血清 16μL,加入第1孔,自动混匀;从第1孔吸取 100μL混合液加入第2孔自动混匀,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孔,从第 4孔弃去混合液100μL。
注:稀释完毕,血清从第1孔至第4孔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和1:100。
3、用含 0.5%苯酚的生理盐水稀释液稀释成工作抗原。
4、分别取 100μL 稀释好的工作抗原,使用 Pipetty 电动移液器加入上述各孔稀释好的血清中,并振荡混匀。
注:牛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和 1:400;羊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25、1:50、1:100和1:200。
5、完成上述加样后,用薄膜将反应板严密封盖后,放入湿盒,并置恒温培养箱,37 ℃孵育 18h~24h。
6、取出反应板,观察并记录结果。7、每次试验时均应设阳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对照和抗原对照。阴性血清对照和阳性血清对照的稀释与待检血清相同;抗原对照按说明书稀释到规定容量,取 500μL,再加500μL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
8、凝集反应程度分为5个等级:
a)++++:菌体完全凝集,1孔~4 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
b)+++:菌体几乎完全凝集,1孔~3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第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c)++:菌体凝集显著,1孔~2 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3孔~4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d)+:凝集物有沉淀,第1孔凝集物呈伞状均匀铺于孔底,2孔~4 孔孔底呈现白色点状;
e)-:无凝集,1孔~4孔孔底均呈现白色点状。
9、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判定试验条件成立:
a)阳性对照血清出现完全凝集“++++”;
b)阴性对照血清无凝集“-”;
c)抗原对照无自凝“-”。
四、结果判定
符合试验成立的条件下,结果判定如下:
a)待检血清出现“++”及以上凝集现象时,判定为阳性;
b)待检血清出现“+”凝集现象时,判定为可疑;
c)待检血清出现“-”时,判定为阴性。
注:对试验结果为“可疑”的动物,应于3周~4周后重新采血检验,若为可疑,判为阳性。